法度成为正统,在唐朝是有其根源的:在唐朝削平群雄之后,社会日趋繁荣稳定,思想和学术领域力图用正统的儒家学说来校正六朝以来的糜弱之风,南北不同文化的差异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书法自身的
法度成为正统,在唐朝是有其根源的:在唐朝削平群雄之后,社会日趋繁荣稳定,思想和学术领域力图用正统的儒家学说来校正六朝以来的糜弱之风,南北不同文化的差异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书法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求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一种规范。
再者,唐初以书为教、以书取士、设立博士、专立书学,都需要寻找法则,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法”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成为一种标准。 而唐朝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则走向飞动飘逸。
唐初以书为教、以书取士、设立博士、专立书学,都需要寻找法则,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 “法”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成为一种标准。 “法”最初是依附于楷书而存在的。因为初唐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不断努力,楷书逐渐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新书体。楷书的风格特征就是笔画详备、框架分明、应规人矩、有法有式,便于探讨和总结规律,树立典范形式,并予以普及和推广。
同时,唐朝研究“法”的理论著述也十分多,并且趋于系统化。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李世民的《笔法诀》,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 《玉堂禁经》,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都对唐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事实上,唐代对王羲之的尊崇,尤其是唐初的提倡,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法理论的整理,这为唐代尚法之风提供了基础和规范。同样,张旭、怀素的草书也都有一致性和共通性,只不过就唐楷来说,对法的要求尤为明显。通过唐书法尚法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在于变法和守法的统一,才是“法”的真正美学内涵,也是书法艺术教育的核心。
4 历数在书法艺术上造诣颇高的唐代名流
由上面所述,可以看出:唐朝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皇帝爱好和提倡书法,建立书法教育机构,并将书法作为铨选官员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像有名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李邕、李阳冰等人,这里暂且不谈。唐朝二百九十年中,不以书法知名的文臣武将,也有一百多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是很高的。
唐朝传二十二主,其中有十一主是书法名手,这十一主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宣宗李忱。后妃中主要有窦后、武后。王和公主中,主要有汉王李元昌、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魏王李泰、曹王李明、岐王李隆范等等。
唐朝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诗人王维,(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官至尚书右丞,《书小史》称其善草隶书,善画,能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大诗人李白,现存墨迹《上阳台》。《书诀》云其大字得陶隐居梁昭明之法,而雄逸秀丽,飘飘然有仙气。山谷题跋云:“李白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宣和书谱》称其字画尤飘逸,乃知自不特以诗名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官至吏部尚书。《书诀》云其书似颜鲁公,流传墨迹,有《送李愿归盘古序》、《送孟东野序》、《嵩山天封观刻石》、《惠林寺题名》、《华岳寺题名》。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 柳宗元,累官监察御史。《书小史》称其少精敏,文章卓伟,善书,家蓄魏晋尺牍甚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书史会要》称其楷隶行草无不工……
结 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唐朝出现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故唐代书法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 书至初唐而极盛 " 的说法可谓贴切。 相信身为中华儿女都会为我们曾经的“大唐时代”的文化而倍感豪气涌动:一千多年前,它是世界的中心,是番邦异族朝觐瞻仰的梦想之地……一千多年后,他的文化积淀,让我们无限瞻仰,他的辉煌气魄让我们无限回味,唐书法艺术在历史的篇章这一浓墨淡彩的一笔让我们无限感叹、值得鉴赏和研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