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需求调研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新 发表于:2015-09-07 14:09  点击:
【关健词】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音乐素养;音乐审美;音乐需求;提升策略
【摘 要】 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调研分析了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及成因、音乐审美趣味及需求,提出了促进大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品位发展与提高策略:主张在日常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美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理解鉴赏音乐,通过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当今高校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音乐艺术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其综合素质发展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地域、城乡的差异、有无音乐特长等客观因素使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各有不同,通俗流行音乐充斥着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当中大多不识谱,从未听过交响乐,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之甚少。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审美和音乐需求;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怎样有针对性的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开设有利于学生发展且学生喜爱的音乐课程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次调查用同一问卷连续三年在西安文理学院非音乐专业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中进行。共下发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1份,其中性别比例:女生 57%、男生43%;专业所属:文科56%、理工科44%。调查内容共29项,通过数据整理汇总分析对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需求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近70%的学生经常听音乐(主要是流行歌曲),多在寂寞无聊时听,一半以上学生认为音乐与人的情绪有关并能适当影响或改变心情。由此说明音乐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对音乐的潜移默化的功能亦有所认知。但调查中63%的学生不识任何乐谱,仅有7%的学生识五线谱;系统学过乐理知识的学生为0,约5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音乐人文知识(例如:中外音乐家、经典名作、相关的创作背景、常见乐器等)很匮乏,身边也很少有人谈及这类知识;不到5%的学生会演奏一种乐器,8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音乐类表演活动;约80%的学生没有现场聆听音乐会的体验,对于交响乐及歌剧有70%以上的学生偶尔或被动听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及西洋古典音乐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很少听。
  以上数据得出现今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容乐观,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环节薄弱且缺乏连贯性
  约有80%的学生认为自己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为中小学音乐课,而根据调查:在高中规范上过音乐课的学生不足10%,在初中规范上过音乐课的学生不足50%。小学开设的音乐课大多以唱歌为主较少涉及节奏、音准、识谱、鉴赏等音乐综合素养的训练;缺乏供所有学生开展音乐活动的专业设施,无法通过音乐课堂及音乐活动使学生热爱音乐。由于知识性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理念的缺失及硬件设施配备的不完善使得小学音乐课始终处于边缘学科;尤其在当下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高中音乐课更是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品随意删减学时,即使开设也成为学生在强大的应试科目学习压力下放松喘息、写作业的时间,使得在小学获得的仅有的音乐学习成果也逐渐遗失。
  2、音乐基础教育的延展中蕴含太多功利因素
  为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部门会经常组织中小学开展一些音乐类实践与竞赛的活动,但这些还是主要集中在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身上,不能覆盖全体学生,大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其中。音乐基础教育不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如今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音乐培训机构。城市中有条件的家庭会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或掌握一项音乐技能,但为数相当的家长是冲着考级与特长加分带孩子学习的,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天赋,最终只是学到了一些技术而无关乎音乐本身。近几年逐渐有更多的家长改变出发点,开始以素质与修养的提高为学习目的,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又很少能够长期坚持。社会音乐教育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延伸与提高,但由于经济利益及应试教育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而远没有达到社会预期。
  3、社会环境造成音乐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由于城市发展进程的不一致、城乡发展的普遍差异,音乐基础教育资源呈现出严重不平衡。在中等以上城市小学音乐课可以按国家标准正常开设,而在农村及边远地区连基本的师资都无法保障。调查中发现学生中音乐素质较好的多来自西安、宝鸡、汉中等大中型城市,尤其西安市区的生源基本拥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完整的音乐教育链条。大多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缺乏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不具备音准概念、唱歌跑调、没有节奏感,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的树立。
  4、高校教育中公共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且师资不足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几乎成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最后一片沃土,但现实状况是公共音乐课程即音乐公选课大多是由学校的艺术二级学院或艺术系的老师兼任,在繁重的专业教学及科研压力下,大多老师无力承担。在没有艺术二级学院或艺术系的学校即使设有公共音乐教研室也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往往上万人选课而备选课程仅有几门,通常是一百多学生同时上课,教学效果堪忧。在工作任务繁重、师生比例失调的情况下大多音乐公选课课程内容华而不实、刻意迎和学生,缺少艺术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而沦为休闲教育。
  大学里学生社团本应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交流知识与思想的媒介,可是由于学生本身音乐素养有限,再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因此多数高校在众多的社团当中很少有音乐社团。常常看到有学生在贴吧里询问:“有没有吉他社团?”、“有没有鼓乐社团?”等,却不见有人回答。
  二、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及需求的调查与层次分析
  在对西安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依次是流行歌曲、爵士音乐、摇滚音乐、中国民族音乐、西洋古典音乐、歌剧、戏曲等。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超过90%,对中国民族音乐、西洋古典音乐感兴趣的均为20%,仅有不到2%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中国戏曲音乐。接近60%的学生表示对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原因主要是自认为自身艺术品位还不高,与这类音乐有距离;34%的学生认为对这类音乐听不懂,不知道表现的是什么。

         按照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趣味可将在校大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平面层
  处于音乐基础知识及能力极度匮乏状态。这一层次的学生占大多数约60%,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强烈的愿望,但对具体所需并不自知,不知道学习音乐应从何处开始,缺乏自主意识,是最需要学校以完善的音乐教育制度从外部施加教育的学生群体。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