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对其所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下进行文学研究,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学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家作品地域意识的表达、对文本的空间建构反映着文学与地理的关系。新疆的自然景物为新疆散文作家提供了丰饶而珍贵的创作源头,成为新疆当代散文中真实的自然地理影像,如雪山、大漠、绿洲等是典型的新疆文学景观。新疆当代作家们以文学的方式描写大自然,帕米尔高原、罗布泊、龟兹、白哈巴、塔里木河、胡杨林……新疆自然景观是许多作家描写的共同无意识,它所释放出来的审美意蕴是其他地域文学描写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学资源,也使得新疆散文有了独特的魅力。
一、自然景观
新疆地处偏远,加之交通条件限制,新疆的大自然更多地保有原始的活力、雄伟壮阔的自然风貌、奇异神秘的风土人情,从而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新疆当代散文的作家作品创作中,对自然的关注,对原生态的自然风景的聚焦,是新疆当代散文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新疆当代散文的书写中,亘古雪山冰川、无垠沙漠戈壁、千年胡杨、亿年化石,还有荒漠红柳、草原骏马、高原雄鹰、狼和沙漠之舟骆驼等都成为散文作品中最重要的景观,这些景观同时也是新疆自然环境的重要标志。新疆当代散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关注是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在新疆当代作家的书写中,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呈现出“景阔”“景奇”的特点。
“景阔”是新疆当代散文自然生态书写的地理特点。疆域辽阔是新疆大地的特点,在新疆行走,茫茫天宇,空旷而寂寥,漫漫长路,在戈壁中无限延伸,没有尽头。从首府乌鲁木齐出发到南北疆,驱车短则一天二十多小时,长则几天几夜。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新疆的辽阔造就了新疆当代散文书写中的自然景观的开阔与庞大。这种开阔与庞大表现于山脉的高大,如周涛的《天山的额顶与皱褶》中:“天山的每一道沟就是它身上的一道皱褶,谁能数得清它有多少条皱褶呢?天山山脉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部分,北天山一千三百公里,中天山八百公里,南天山自汗腾格里峰向东,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延伸。如此庞然大物的天山山系,光它的宽度就达四百公里,那它的一道皱褶也足够我们流连叹赏了。”① 这种开阔与庞大表现于荒漠戈壁的无垠,在周涛的《沙场秋点兵》中:“山口外,倾斜的地势滑向一望无垠的大野戈壁,车队长驱直下,仿佛投入一片空荡的怀抱。一个过于平坦和粗粝的世界就等在这里,像是一副糙裂的边地人的手掌,等着一列绿颜色的昆虫爬过去。12个小时的行程,这时只走了不及一半,在一块空旷处,车队停下来,让人们松动一下筋骨。”② 这种开阔与庞大还表现于地域的空旷,在韩子勇的《文明的地理》中:“在新疆行走,不管是走上几天、几个月,茫茫天宇之下,漫漫旅途之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你周身合拢成圆弧的地平线上,至少有一脉大山远远相随。山顶雪线,如银蛇颤动,逶迤天际,似乎为了看得远些、再远些,努力地眯缝着眼睛,静静地俯视脚下辽阔大地,俯视大地上的沧桑变幻和踽踽行旅——你始终躲不开她的目光,你始终在她寓言般的视线里。”③ “景阔”是新疆自然地理景观描写中主要的地理特点,在新疆当代散文作家的自然书写中,场域及其空间的雄宏、壮阔成为他们笔下新疆自然地理的代表性物象。
“景奇”指原生态的、奇异的自然景物在新疆当代散文的自然书写中呈现的特点。雪山、蓝天、白毡房、羊群是新疆标志性的自然地理景观。在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的《夏牧场》中:“夏牧场天蓝地绿,庞大的雪山与密集的松林勾勒出它博大而恢弘的地貌;山溪沿多草多花儿的牧地涓涓而流,水中偶尔有一群小鱼鲜活地穿过如丽人秀发般柔顺的青苔;草地上山羊更恬静地享受阳光的沐浴……”④ 新疆特有的一些奇异的自然地理景观在新疆当代散文的书写中散发出浓郁的新疆自然地理特点。如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位于新疆域内,胡杨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长高、天然成林的树种。沈苇的《胡杨林》中:“荒野上十万亩胡杨林一望无际,像金碧辉煌的庞大建筑群。”⑤ 在赵天益的《赞美你,胡杨》中:“尤其这秋天的胡杨林,更有一种迷人的韵味,放眼望去,金黄一片,真让人疑心是不是全世界的黄金都堆放在这里。这胜景,这气派,比北京香山的红叶不知壮观多少倍。阳光在树叶上跳动着,把整个林子镀得光芒四射,树叶金黄油亮,被风一吹,飒飒作响。树下的红柳正扬花吐絮,一片火红,与胡杨林交相辉映,让人感到像掉入了一个彩色的世界。”⑥ 喀纳斯湖是中国著名的高山深水湖,景色美丽壮观,最奇异的是湖水随季节的变幻而变幻莫测,或湛蓝,或碧绿,或黛青,或灰白……在海拔2030米处俯瞰湖水全景,湖水的颜色一块浅,一块蓝,一块绿,宛若硕大的调色盘。作家孤岛在《新疆啊,新疆》中写道:“喀纳斯是一个四季都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湖水,从春到秋,从夏到冬,时时更换着淡妆、浓妆。……人间有多少想像,喀纳斯就有多少色彩。喀纳斯有多少种色彩,北疆就有多少种美丽。在艳丽奇幻的色彩中,河柳和白桦打扮得像夕阳中的新娘,骏马欢快地驰骋在成熟的草坡,追逐流逝的光阴和盛大的光明。”⑦ 这些殊异的自然地理景观,在新疆当代散文的书写中,令外界及读者感到神奇而充满遐想。
新疆的自然地理为新疆当代散文作家既提供了生活环境又产生了审美的观照对象。一方面,新疆自然风景成为作家地理背景的显现物,为新疆作家的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新疆当代散文作家作品对新疆自然景观的描写唤起了新疆的地区意识,作家笔下的新疆风光为外界认识新疆、了解新疆打开了一扇大门,激发了人们对新疆地区的情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对新疆的旅游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自然地标
在最早的关于“新疆镜像”的描绘中,新疆的吐鲁番、喀什、伊犁因丝绸古道而闻名。⑧ 这三个地区无论在自然地理环境还是文化地理环境方面都是新疆区域性的自然地标。在新疆当代散文创作中,对吐鲁番、喀什、伊犁的自然地理描绘代表了新疆当代散文作家对新疆自然地标的趋向和认同,从新疆当代散文中对三个自然地标的表达中,可以显现出新疆自然地标的文化地理特性。吐鲁番地区是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是集新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独特自然环境于一身的,极具综合性、典型性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吐鲁番”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低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其著名的自然景观火焰山,是我国最热的地方。在周涛的《游吐峪沟》中:“两旁山皆土红色,如火焰燃过,望之犹有余温。似砖窑废垒,炭火灰烬,寸草不生,独木不存。”⑨ 吐鲁番代表性的物产葡萄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骆娟的《火焰中的翡翠》中:“葡萄园周围的土坡高地上,土砌或砖的镂空如蜂窝状的晾房依次迎风而立,它们巧妙地避开阳光的直射,只期待着干热的风驾临。这些有孔花墙组成的房屋临风而垒,在屋中悬于铁钩林立的木椽挂架上,离了枝的葡萄串依然保持着垂挂的姿势,错落有致插于木椽柱的红柳或枣树枝上。葡萄们仍在依附着另一种枝干生长着,只不过它们更紧密,它们生长的目的更单纯。在徐徐而入的风中,它们将晶莹的水分交与风的抚爱,将细嫩的肌体交与风的磨砺,它们将一切美丽的姿容与光华放弃,它们以此来等待自己超脱出永远碧绿与甘甜的灵魂。”⑩ 新疆当代散文作家的笔下,吐鲁番的自然风物呈现出迷人的风采,吐鲁番成为新疆区域的一个代表性自然地标。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