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在彷徨中的青年纠结者 像文博士那样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条件出洋留学,只不过自我取向出现了问题,因而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迷失了方向。而另一类知识分子没出过国门,却由于束缚太多,也同样出了问题。他们有理
三、处在彷徨中的“青年纠结者”
像文博士那样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条件出洋留学,只不过自我取向出现了问题,因而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迷失了方向。而另一类知识分子没出过国门,却由于束缚太多,也同样出了问题。他们有理想、有爱国热情、明辨是非但却软弱、妥协;受过现代化的教育,但封建传统思想在其脑海里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变得敷衍、软弱。
瑞宣受过现代教育,但无论从性格还是气质上看,他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知识分子。他不甘心做亡国奴,但是对上他必须尽孝道,对下必须对妻儿负责,所以只能困于小家。这既是他的美好品德,又是性格怯弱的表现,他选择成全三弟而自己去履行对家庭的责任。虽然如第一部分所述,他经历了蜕变,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就其自身而言,他的结局仍是一种可悲的牺牲。瑞宣选择痛苦地留下,而有些却选择出走。《二马》中的马威在国外一直活在彷徨中,想去干事业又要对父亲尽孝;心里反对父亲的一些腐朽观念,嘴上又不敢反驳,种种压力迫使他选择出走。《离婚》中的老李,在婚姻与工作中始终处于纠结痛苦的状态,只会懦弱地选择出走。《老张的哲学中》中的几个青年人,面对封建礼教,他们彷徨痛苦着,抗争着,但最终死的死,逃的逃。老舍否定马威的愚孝,否定老李不满现状只会逃避的思想。 像瑞宣这样的“纠结者”之所以会使自己陷入彷徨、痛苦的境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太会“忍”而一旦忍不了就逃避。“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本来是让人们遇事冷静,不要冲动,适当的忍耐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有益的,凡事忍得过就不要发作,可是忍得超过了一定限度而成为某种制度的奴隶,就不行了。瑞宣长期徘徊在为家庭尽孝和为国家尽忠两者间,矛盾中的他最终选择“忍”,屈从于家庭制度,成了家的奴隶。这些知识分子因为走不出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不能坚持抗争到底,只会忍耐,关键时刻软弱了、妥协了,所以只能选择以毁灭自己来换取问题的暂时解决。老舍对于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否定的,批判他们的怯懦、软弱。他们选择出走,看似走出了“围城”的境地,但实际上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国民性弱点的表现。老舍是在含泪批判他们懦弱、忍耐的心态,试图以他们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世人去改变骨子里那种腐朽的文化心态,转而向成熟理性的方向迈进。
四、追求不同文化的“坚定派”
老舍把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安排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封建社会逐渐解体,封建文化与西方文化逐步相融,新的价值观念正在形成。老舍对于这种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二马》中……介绍了英国文化的许多进步方面,如:独立、务实、勤奋好学、讲科学、民族意识强等。”⑥老舍认同他们不套交情、不看面子的处事原则;认同他们以正面态度解决冲突的办法……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从而改变自身国民性的落后面。那群留学生也是在学习新的观念,不过找错了对象,而有两类知识分子,他们在这一浪潮中坚守着不同的文化,是一群“坚定派”。
有一类始终固守着封建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不去学习,不愿改变,比如赵子曰、老马……《赵子曰》强调的一条是“读书做官”论。赵子曰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思潮的洗礼,但是骨子里占上风的仍是读书做官的封建思想,作者借讽刺他来否定“读书只为入仕”的落后观念。赵子曰之流是“五四”新思潮中的落后分子,老舍浓墨重彩地写他们阴暗的灵魂,极尽嘲讽,将他们写得越可悲、越可鄙是为了能够愈加鲜明地展现封建腐朽文化对人的毒害之深,表明自己的文化忧虑——这样的文化就是社会的毒瘤,对此应完全剔除。
《二马》中的老马与赵子曰不同,他被作者安排在国外,但周围是何种环境与他完全没有关系,他心甘情愿地做传统腐朽文化的奴隶。老舍曾道:“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辈的中国人,但我最熟识的老人确是他那个样子。”⑦老马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中,坚守自己原先的文化立场,岿然不动,文化观念没有一点儿转变。他同赵子曰一样追求做官,将做官视为人生价值所在。他的一系列滑稽行为展示了旧社会的“老”思想。“他……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⑧他身上有那么多弱点却不自知。小说通过描写老马在伦敦的经历,指出了国力的衰微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屈辱,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对赵子曰、老马等人的深入剖析,中老舍分析了造成知识分子热衷入仕的客观原因:利益、名誉与官位,并对传统文化与思想(包含价值观、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方面)进行揭批。
虽然在中西交流中有许多墨守成规的老派,但也不乏高大全的理想人物,这群属于现代文明阵营的“坚定派”,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用来救国,希望以此改变落后现状。李景纯、李子荣就是代表。他们热切并坚定地追求现代文明,“李景纯的形象在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身上寄托着老舍的理想。”⑨他是老舍心目中的“人本位”思想的代表,“重实际而鄙视空谈”⑩。他有爱国热情,能够为国事、为一切正义之事牺牲。老舍对李景纯是赞美的,李景纯几乎是一个完人。《二马》中的李子荣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是对李景纯的继承。他务实肯干,忧心时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理想的光辉。他在国外积极从西方物质、精神双重文明中吸收营养。在西方文明面前谦虚但不谦卑,自尊但不自傲,具备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美德。李子荣的形象体现了老舍的文化观:对西方文化要在立足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理性吸收,不盲目崇拜。
老舍为我们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每一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他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进行了深入剖析、具体刻画,使得这些人物不仅有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塑造了钱默吟、赵子曰、李子荣等经典形象,对他们的性格、思想等一一分析。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体现了老舍对于中西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①②⑤⑥⑨⑩王慧云、苏庆昌:《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第240页,第157页,第301页,第40页,第41页。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