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朔是写对话的高手,对话在他的小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叙述学的角度讲,“人物话语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作家用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有效工具”,“文体学家将人物的话语分为四种表达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这就是王朔的“对话体”小说与一般小说的最大区别。
一、对话即叙述
王朔小说中的叙述人往往是由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来担当,其功能由对话来完成。“对话使叙述者完全让位于人物,把模仿话语推向极端,彻底抹去了叙述的痕迹,把发言权全部交给了人物,并使他占据前台。在这种情形下,作者的影子消退了,好像只存在故事中的人,而不存在叙述人、说故事的人,换句话说,叙述者不介入或很少介入叙事,尽可能不留下讲述的痕迹。“假如对话中伴随着‘他说’之类的导入性词语和‘抬起头来’一类最简略的行动描写,只要不致破坏读者那种正在亲身经历叙述事件的幻觉,那么基本上就达到了‘展示’的效果。”[3]这样写的客观效果是:读者与人物的距离缩小了,只是将当时的场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客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加任何的修饰成分,尽量避免作者的叙述痕迹。
王朔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中,“我”往往只是一个线索人物,关于其他人物或场景的描画并不是通过“我”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对话进行“展示”,作者只是把人物对话不加修饰和改变地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就使读者身临其境,其中的情感变化只能靠作者自己去想象和感受,使小说更像是真实的纪录片,使小说朴实无华,直指人心。这里存在较大的解释空间,令人充满猜测和想象,这构成了王朔的一大风格。
但在多人对话的段落,在省略说话人姓名的情况下就容易混淆,搞不清对话主体,而王朔小说的这一特性,似乎也说明他笔下人物的千人一面,彼此难以区分,这是另一个话题,下面会有论及。
二、对话即人物
语言是表现人物的最佳手段,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对于塑造人物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一个人物形象,其语言可以是他思维的直接表现,也可以是他思维的间接表现;可以是他思维的部分表现,也可以是他思维的全部表现;还有可能是他思维的伪装表现。”[5]王朔小说中的“对话”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读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几段绝妙对话,就可窥其一斑。这部小说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张明、方方、亚红这些靠敲诈勒索为生的犯罪分子,一类是吴迪、陈伟玲、韩劲等在校大学生。吴迪邀请张明、方方去学校听“五四青年读书演讲会”,张明说了这样一段话:“那是什么玩意儿?我才不听这裤裆里拉胡琴的扯淡呢,听他们的还不如听我的。”[6]他的话并非针对吴迪,而是对这种说教的抗拒。最后禁不住吴迪的劝说,两人还是来到了演讲会现场。方方也侮辱道:“瞧你那操行,还他妈受教育呢,胶鞋脑袋,长得跟受教育似的。”[7]犀利的侮辱让人语塞,这在小说中这种对话比比皆是,将一个个不务正业的流氓混混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王朔小说中出色的对话运用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栩栩如生,不必描述人物的穿着打扮、行为习惯,而是将对话直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话读者就能进而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简单但有效的叙述,不仅使人物形象真实立体,同时也拉近了读者和人物的距离,还原了人物本来的面貌。
三、对话即情节
王朔小说中的“对话”包含了很多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不但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也让人自然而然地触摸、完善和补充了这些信息背后的隐性要素,给人带来莫大的阅读快感。在他的短篇小说《无人喝彩》中,主要讲述四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李缅宁和肖科平是一对年轻夫妻,在小说开头部分,因为一点小事引爆长久以来的积怨,最终决定离婚。这一段完全由两人之间的对话来完成:
……“我看你都快成无赖了!”“借你俩胆儿——敢动我就跟你离婚。”“离!不离你就不是女的!”“你早想跟我离婚了吧?”“谁一天到晚老把离婚挂在嘴边?威胁谁呢?好像谁怕离婚似的。你不离我都跟你离!这日子过着也没劲了。”[8]
这段对话交代了事情全过程,开头的导火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在于肖科平说出“你是不是已经有了相好的”,这为另一主角韩丽婷的出场做了铺垫。小说就是在这种精彩的对话中让人主动地去接受其中深层蕴含,对话在王朔笔下也显得更有张力。又比如钱康与肖科平有这样一段对话:
“肖科平,不认识我了?想起来了么,我是三班的,你是四班的,咱们两个班的教师斜对门。”“是么?”“我记得你那会儿在学校就吹笛儿。你现在还在那什么乐团?”“还在。”“听说你嫁了个造飞机的工程师。一定特有才吧?你肯定,要不你也不会看上他。”“已经离了。倒也不是因为他有才才看上他。”“反正他配娶你一定也是有过人之处。奥,离了。离了也正常,我也离了,当然我这情况跟你们不同,我那个前妻就是个小市民,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庸俗得很,没什么爱情……”[9]
这段对话包含几个有效信息:一是交代了钱刚与肖科平的关系,二是提供了肖和李缅宁的过去信息,三是交代了钱刚个人的状况,四是从中可以看出钱刚对肖的爱慕之情,为下文俩人之间进一步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寥寥几笔串联起几个人物,同时传递给读者众多信息,故事情节在对话中自然铺展开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四、对话即风格
1、讽刺幽默
按照语言学家奥斯汀的“三种言语行为模式”[10]: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来分析,王朔小说中的对话耐人寻味,讽刺效果强。作者借助人物对话将读者带入特定情景,使读者产生联想,并折射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顽主》中有这样一段:
当宝康看到于观给他办的颁奖会来了很多人,搞得有声有色,便笑眯眯地问于观:“你从哪儿收集来的这么些有身份的人,我真开了眼,每个人后脖都是雪白的。”“不是我有办法,我只是发了些通知,他们其实是慕您的名而来,这都是爱好文学的青年。”“你说,要是他们知道这个不起眼儿地站在门口的人就是宝康本人,他们会吃惊吧?”[1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