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在渺茫的世道中寻找仁爱和信仰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杨大亮 张发祥 发表于:2010-12-05 19:09  点击:
【关健词】伊夫林·沃 《旧地重游》 天主教家族创作风格
  摘 要: 伊夫林·沃是本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讽刺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旧地重游》生动逼真地描写了英国布莱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族的生活和命运。本文主要从人物分析入手,解读小说中恪守信仰的“天主教”名门家族成员是如何风吹云散,各奔其所的。同时对伊

 伊夫林·沃是本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讽刺小说家之一,是具有现代英国天主教的作家。1903年,沃生于伦敦西北部的一个城市——汉普斯特,从小即接受了良好的文学熏陶,父亲阿瑟·沃是位知名编辑、出版商兼文学批评家,虔诚的英国天主教徒。其兄长亚历克(Alec Waugh)也创作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声名远扬,在这个书香之家,伊夫林·沃很早便开始接受英国诗文经典的熏陶。
   沃早年在牛津大学攻读近代史专业,并且一度专心于美术的学习。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沃对于艾略特的现代派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潜心钻研学习,从中吸取了视野开阔的史诗气质;同时,他也接受了另一位作家的风格,即讽刺小说家弗明克的作品风格。从弗的手法中,他吸取了语言通俗而富有意义的幽默风格,沃对这两位作家的欣赏与学习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沃的第一部小说《衰亡》(Decline and Fall,1928)一炮打响,为其赢得了讽刺小说家的名声,并且为其以后的创作定了基调。事实上,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他提起讽刺之笔来记录一个帝国的衰亡历史,通过对一个青年近于荒诞的生活经历的记述,对那个不分善恶,没有正义、公理之分的黑暗和丑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在这部作品中,沃以其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现代生活中荒诞可笑和孤独悲哀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描写了一个衰败和沉沦时代的一些侧面。
   沃的创作生涯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停战阶段,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六部讽刺的长篇小说,他在素材的安排和运用上渐趋老练,风格也渐趋完美起来。这其中三部作品分别为《衰亡》(1928);《罪恶的躯体》(Vile Bodies,1930);《一捧尘土》(A Handful of Dust,1934)。这些成为其前期创作的代表性的成就,反映了英国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动荡和道德沦丧。在这些早期作品中,他着力讽刺的,首先是婚姻和家庭关系上的堕落;此外,沃也讽刺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特别是英国的公学;宗教的衰落也是沃三本早期作品的另一个重要讽刺的内容,这一点在《一捧尘土》中有最突出的表现,甚至英国的政治生活也是沃讽刺的重要方面。沃早期作品的社会性和现实意义使得其幽默表现出严肃性,也使他的讥讽有了深度,使其成为本世纪杰出的讽刺大师。沃的第二个创作阶段包括战后二十年。在此阶段中,他小说类型多样化,有《旧地重游》(Brideshead Revisited,1945)、《亲者》(The Loved One, 1948)和《废墟中的爱情》(Love among the Ruins, 1953)以及战争三部曲《荣誉之剑》(The Sword of Honour),《军人》(Men at Arms,1952)、《军官与绅士》(Officers and Gentlemen,1955)和《无条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1961)。这一阶段中,沃的作品趋于“严肃”的风格,《旧地重游》中寄托了他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也较全面地阐明了自己对二战的看法,并从天主教的观念出发,探求战争所引起的人的价值的改变,尤其是战争三部曲,较早期作品更直接地触及了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历史问题,也更能反映其资产阶级立场。该书浓厚的宗教说教色彩,多愁善感的爱情故事和对爵士时代英国上层阶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描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许多读者对该书的题材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二
  
  小说《旧地重游》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本人的自传成分,天主教是推动书中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描写了伦敦附近布莱兹赫德庄园一个天主教家庭的生活和命运。主人公兼叙述者查尔斯·莱德上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随部队换防来到了马奇梅因侯爵的旧居,触景生情,回忆起和他有深厚友情的这个家庭的成员们:这是一个古老的天主教家族,马奇梅因侯爵在一战期间赴国外参战,战后没有回国,留在意大利长期与情妇卡拉在威尼斯同居。妻子马奇梅因夫人表面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过着荒淫奢靡的生活。她具有圆滑的社交手腕,为掩盖家庭丑闻她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被丈夫的抛弃使她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最终她愤懑而死,而她又把悲剧带给了整个家庭。父母的生活丑闻给子女打下了耻辱的印记,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家族丑闻的笼罩中,他们的天性受到了极大的扭曲。他们不甘于循规蹈矩,小儿子塞巴斯蒂安是“妖艳的少年”的代表,平日放荡不羁,酗酒成性,一生经历坎坷,他和故事叙述人莱德是牛津大学的同窗好友,在寻求美好生活中,走入歧途,流落异国。大儿子布莱兹赫德是未来爵位和庄园的继承人,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沉闷、迂腐、生性怪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者。小女儿科迪莉娅是马奇梅因家族的孩子中最真诚可爱的一个。她从小深受天主教文化熏陶,在修道院办的学校中长大,是位坚定不移的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大女儿朱莉娅年轻貌美、光彩照人、风度优雅。父亲的丑闻影响了她的婚姻前景,她对天主教的笃信同样使她没有任何可能与信奉新教的皇室攀亲。出于叛逆心态,朱莉娅违拗母亲的意愿,嫁给了一个来自加拿大的离过婚的政客雷克斯,她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发现雷克斯仍与前妇人藕断丝连,最后离婚,叛离罗马天主教。虽然与查尔斯的重逢使她重燃爱情火花,可是她能感觉到无处不在的宗教影子在时时刻刻地困扰着她。许多年后,莱德成了画家,颇有名气,在与朱莉娅邂逅相遇时,莱德办了离婚手续,朱莉娅也正在离婚手续的办理之中,这时,传来了塞巴斯蒂安的消息:他到突尼斯的修道院,请求做一名修道士,却只做了名守门人,而侯爵在情妇的陪同下回到府第。尽管他已不可救药,但依然固执地拒绝涂油礼,然而,在其临终之际,他竟奇迹般地要求赦免他的罪孽。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朱莉娅与莱德诀别了。因为老侯爵的临终之举重新燃起了朱莉娅对天主教的信仰,她说“她不能再违背上帝意旨了”,再与莱德结婚,意味着永远失去了上帝的庇护。出于深重的罪孽感(天主教视离婚、再婚为罪孽),她拒绝了莱德的爱情,以受苦去赢得上帝的宽恕。而莱德也从侯爵的忏悔中,得到了启示,颇为感动,理解了朱莉娅的决定,并由不信神灵转为笃信上帝。从此,恪守信仰和传统的这个“天主教”名门贵族的成员已风吹云散,各奔其所。荒凉的府邸为军队接管,莱德在庭院中久久徘徊,他失去了家庭、青春与爱情,当时为侯爵夫人举行安灵弥撒的小教堂已向世人开放。一盏古老祭坛上燃起了红色灯焰与莱德对视着,好像在对世人诉说着什么。
  
  三
   (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