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是一种极富意义的花。不同的文化中其所指皆有不同。在埃及,莲花指白莲和蓝莲,在印度指红莲。古埃及的创世神话提到它来自原始之淤泥,跟随太阳,开于日出合于日落。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鲜吃,也可以干吃[1]。”显然,他所说的是莲。日本人主要把莲与死亡以及幽灵世界联系在一起,其花道是用半枯的莲叶和莲蓬、新开的莲叶和莲花、以及未开的莲叶和莲苞,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2]。在印度教神话里,世界的造物主诞生于一朵莲花,而莲花在佛教中则更负盛名。在中国,莲花不但与宗教密不可分,而且在文学上,成为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作品中以物咏志,抒发情感最常见的意象义之一,也是民间最为常见现象之一。本文拟就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多种现象进行综述。
一、莲花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多种意象
远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有陂,有蒲与荷[3]。”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荷、芙蕖、菡萏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洁净、清纯又馥郁;没有枝干,空空地开一朵花,昂头傲视——这些品质使莲花成为高洁的象征。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莲的寓意外延不但包含了超然出世的处世哲学概念,又包含缠绵悱恻的尘世爱怜幽怨的意义范围。它的主要象征义有:
(一)喻为佳人。早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便有将莲花比作美女的记载。《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彼泽之波,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4]。”描写一男子将莲花比作久已倾慕的美女,许久未能见到,悲伤得不得了。如今醒着睡着,眼泪和鼻涕下雨般淌下来。
(二)象征爱情。唐初王勃《采莲曲》中“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便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表示男女爱情的缠绵。“并蒂”意指一对恋人,“藕”与“偶”谐音,“丝”与“思”谐音,意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这些都非常适合表示爱情的绵绵不断。说明莲花就是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
(三)表达宁静。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喧声、莲动、舟行”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动态的莲摇曳生姿,更显宁静无声。
(四)比喻光阴逝去。与初荷盛荷相对,是残荷衰败的凄凉。孟郊《怨诗》“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尽诉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时间流逝后的苦涩之美。
(五)表明节操。把自己和荷花联系到一起并表达高洁志趣的第一人应是屈原,在《离骚》中,他写道:“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在诗句里屈原的志趣与淖俗相去甚远,荷花成为他对理想的一种憧憬,对政治遭遇的一种隐喻。
(六)喻文人品格。中国文化的传承特点在荷花文化身上的延续和发展是淋漓尽致的,人们对荷花的厚爱,对荷花文化的意念定格和诗意延伸并没有在屈原自沉汨罗江后消亡,而是趋于走向完美和丰富。
人们熟知的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用牡丹、菊花和莲花作观照对比,把荷花意象定格于文人的个人修为。相比较,白居易在《东林寺白莲》写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5]。”可以简单分辨:荷花承载的文化含量的不同可以在品种和色彩上传达有差别的寓意,从白居易诗句可以看出他对荷花不仅寄寓高洁趣味,而且对白莲的推崇胜过红莲[6]。因此,荷花之格是有区别的,白莲至高纯洁,红莲俗情缱绻。
中年修禅的白居易明显地向我们传达另外一个层面荷花意义:白莲作为佛性代言在唐代已经广为流传。白居易对荷花的推崇是代表一种书生意气向政治和现实低头引退的内敛,而周敦颐可能是把隐忍、遁世、寄情、寻胜的身心修为作为洁身自好的基础,启导一种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向善模式,隐含一种“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虔诚[7]。
二、宗教影响下的莲花与中国文化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贵族文人,中国人对莲花的观照和认识都不具有本体意味,人们看重并欣赏季节性采莲活动中流露出的民俗风情。汉乐府《江南》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西洲曲》描绘“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采莲”相关联的时空是江南春余,相关联的人物是妖童媛女,相关联的意象是荡舟轻浮。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擅长写莲,最理解花寓佛意的一位。史称白居易与佛门禅师过从甚密,曾问佛法大意。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深受启发。唐代初年,六祖慧能送给弟子们一首无相颂,就曾用“红莲”作喻告诫众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慧能的佛门禅语,开启了《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先声,改变着文人雅士对莲花的世俗印象。白居易乃佛门常客,参禅不浅,他笔下的莲花更多向着高贵专注发挥,给同代及后世影响很大。白居易作品后经遣唐使传入日本,被奉为汉诗圭臬。传说《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从小喜好汉诗汉文,一部《白氏文集》爱不释手,常有引用。此后,日本人对于莲花的喜爱,表现出越来越庄重的面目。他们认同了“莲是花中君子”的论述,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余,对莲表现出真正的推崇和敬畏。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总是把莲花与佛教相联系。莲是佛祖诞生的象征。观世音菩萨的一个化身叫“持莲花者”。莲花的宗教含义是象征同情和怜悯。因为莲花每年凋谢后,连残叶断梗都荡然无存,但留在黑暗的污泥中的莲藕,犹如不灭的灵魂,在来年重新萌发新芽,开出纯洁的莲花。所以,莲花的另一宗教含义是象征不灭的生命和永恒的回归。补充一点,荷花与道教也有关系。中国的道教,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的色彩。道生神,道生万物,故道教衍生出“神”亦无所不在的信念。认为有物即有神,有形即有神,甚而气、色、光都有神[8]。作为万物之精华的花木亦有司花之神――花神。《红楼梦》中,宝玉在晴雯逝去后十分痛苦,丫鬟为了安慰他骗说晴雯被召去做芙蓉仙子,宝玉还为她做悼词《芙蓉女儿诔》。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