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突出特点是明显的“天然性”和“自发性”,社会资源则带有“人工性”和“自觉性”的特点,两者都可以经过不同的开发转变为服务于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音乐课程资源。
(二)按照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校内音乐课程资源和校外音乐课程资源
校内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之内的音乐课程资源。
首先,包括校内的各种教学场所,如音乐教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礼堂等;各种音乐教学设备,如钢琴、音响、多媒体等;音乐教学材料,如教材、音乐课外书、光盘、磁带等。其次,包括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等。再次,包括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践实习、文艺演出、比赛等,校内音乐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音乐课程资源。
校外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音乐课程资源。包括家庭音乐资源、社区音乐资源、自然音乐资源、网络信息音乐资源以及整个社会中可以用于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音乐课程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音乐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音乐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由于音乐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利用的便捷性不同,在校内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以校内音乐课程资源为主,以校外音乐课程资源为辅。
(三)按照音乐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划分为显形音乐课程资源和隐形音乐课程资源
显形音乐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音乐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音乐教材、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各种音响设备、音像资料、音乐书籍等。显形音乐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易于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师一定要深入把握显形音乐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让其发挥作用。
隐形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对音乐教学活动以潜在的方式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民俗传统、民族风情、历史积淀、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办学风貌等。隐性音乐课程资源包含着无形的精神文化因素,是人类长期从事音乐类的创造和鉴赏的智慧结晶。这些资源与显形音乐课程资源不同,其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虽然不能构成音乐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它们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按照音乐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可划分为文本音乐资源和非文本音乐资源
文本音乐资源是指以印刷品形式呈现的音乐课程资源,其中教科书是最为重要的文本资源,另外还包括各种音乐类的图书、报刊等。文本音乐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它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保存着人类的文化,延续着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文化的浓缩,直到今天它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非文本音乐资源又包括实物音乐资源、活动音乐资源和信息化音乐资源。实物音乐资源主要包括一些自然物质、人造物质及专门为音乐教学活动而制作的物品,它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常用的课程资源。活动音乐资源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的言语活动和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等”。活动音乐资源形式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信息化音乐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具有信息容量大、虚拟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对于丰富学生的认知途径、扩大音乐教学规模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是音乐课程实施有效展开的强大支持系统。随着音乐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音乐课程资源是最富有开发与利用前景的资源类型。
对音乐课程资源进行界定、分类,分析其特点,目的是为了更全面的理解音乐课程资源,在其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突出特色,显现音乐学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