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诗歌意象语言的认知分析(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赵悦 发表于:2010-10-08 11:35  点击:
【关健词】意象,英文诗歌
My candle burns at both ends;我的蜡烛两头燃烧, It will not last the night;天亮之前就要熄灭; But ah, my foes, and oh, my friends-可是呵,我的敌人,我的朋友―― It gives a lovely light!烛光闪烁多麽可爱!

My candle burns at both ends;我的蜡烛两头燃烧,
  It will not last the night;天亮之前就要熄灭;
  But ah, my foes, and oh, my friends-可是呵,我的敌人,我的朋友――
  It gives a lovely light!烛光闪烁多麽可爱!
  ――Edna St. Vincent Millay――埃德娜.文森特.默蕾
  在此短诗中My candle burns at both ends; 这个短语的最初的含义是蜡烛两端都被点着,因此很快就被用完。勤俭持家的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所以引申义是"某人将金钱挥霍掉"。如今这个短语的意思从"某人挥霍金钱"发展为"挥霍体力和精力",也就有了"某人夜以继日地从事高强度工作以至累得精疲力竭"的意思。显然,这个短语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诗人在斥责某人毫无节制的挥霍人生的态度。这个习语暗含着隐喻-生活是明亮的,死亡是黑暗的。根据心理空间理论,这个隐喻包含一个"蜡烛"源域,以及一个目标域"某人的生活方式"。"my candle"则使"蜡烛"及"人的生活方式"这两个输入空间建立起联系,并通过跨空间映射并部分的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里,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就形成了层创结构,即无节制的生活就是两头燃烧的蜡烛。通过"蜡烛"空间与"生活的无节制"空间的相互映射,在合成空间里就产生了无节制燃烧的蜡烛。此建构过程可通过一下图示说明:
  (三)句子
  诗歌中的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对营造整首诗的意境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建构过程也是概念整合的过程。以托马斯•纳什的《春》的第一句为例: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
  处处都有花树,都有女儿环舞,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这一诗句的建构是典型的单一框架网络。即由两个输入空间和一个整合后的复合空间构成。其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抽象结构或者框架,另一个则含有用来填充该结构或者框架的信息成分(Fauconnier & Turner, 1998:177).这句诗包含两个输入空间:由"King(国王)" 激活的以"国家"为认知框架的输入空间I。其包含元素:国王、国家;另一个输入空间是由"spring"(春天)激活的认知域,包含与春天相关的种种元素:春天,年以及可能出现夏,秋,冬等等。由于单一框架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是框架与价值的联系。因此,在这一诗句中, "nation"(国家)这一框架结构与另一空间中的"spring"(春天)和"year"(年)在合成空间里整合,于是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价值和角色,即"King"与"spring",以及"country"与"year"相互联系并整合。两个输入空间通过价值和角色联系起来,并在合成空间里得到压缩,而得到"King of year".其建构可见下图。 因此,诗歌的意象正是通过一系列的重要关系压缩而整合形成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理论从不同层面分析了英文诗歌的意象建构与在线认知过程。此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它将人类思想概念范畴化、空间化,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调取和整合语境知识、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并在信息整合与重组过程中,产生比原来更加丰富的意义,即层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也为诗歌分析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 G. and Turner, M.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2(2) : pp133-187.
  [2]Fauconnier,G. & Turner, M.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Hidden Complexities[M].Basic Books: New York,2002.
  [3]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微观诗史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范秀华,朱朝晖.英美诗歌鉴赏入门[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束定芳.诗歌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J].外国语文,2009,2.
  [6]托马斯,哈代等.世界上最美的诗歌[M].成应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