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教育与模式创新
设计的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教学,是视觉艺术特征的展现,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良好的课程设置是产生优秀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而现有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艺术设计教学需要。近年来,各艺术院校都在尝试学产研结合育人的课题,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新的尝试,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振臂高呼学产研相结合的道路,的确为院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密切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增强了设计教育专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活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在实际设计教学中,因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过于注重市场的应用、公众的审美与实际的可操作性,还有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设计市场的社会化、商业化成了设计教学中的最终目标,从而也决定了教学的思维模式—社会化的流程。这个流程从接受委托、市场调查、设计定位、设计创意,到最终制作成品。决定成品成功与否不是艺术的标准,而是甲方或老师模拟的甲方是否接受,是在甲方标准之下的、喜好下的、带有一定创意美感的作品。在艺术与市场发生严重冲突时,往往是市场、甲方为第一,艺术为第二,而且多数时间是放弃后者的。
这样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是应用性强、市场转化快,实际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千人一面的教育;以及在一系列合适性的控制中限制了艺术创意性思维与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充分发挥。
美国著名的设计师乔治·路易斯说过:“小心惯例成为创意的绊脚石。”这句话告诫教师如果不断培养学生以“合适”定位的态度去做设计,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束缚的状态。从实质上来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才能,让学生掌握一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在艺术思维还没有展开的情况下,就在束缚中去学习,创新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种合适在前、个性发挥在后的思维模式下,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特色充分展现出来,是相当有难度的。
一般来说,设计教育并不通向更高等的设计教育而是直接通向市场。而在学生进入社会后,会遇到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和设计法律法规、设计行业方面很多相关的重要问题,这些设计知识基本没有进入过设计系的教学体系中,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与学术训练的教学跟进。这些课程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本来就是不可或缺的。问题在于通过何种渠道切实的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的角度使设计教育在学院与市场拉近距离。
如果试着用这种模式来考虑设计:将实用性和商品性放在第二位,让后者去适应前者,也就是让甲方的意愿“适合”乙方的创意。这样看起来好像本末倒置,却更接近艺术教育本质,也是现代社会文明与设计发展的一种成熟象征。
事实上国人并非缺乏对于好的设计的渴望。人们对“无印良品”、“宜家”的趋之若鹜可以很大程度的证明这一点——很显然的,不会有人因为“宜家”的产品质量而不是设计的缘故而青睐这个品质一般的品牌。但我们看到,商家不断的强调“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概念性、不断迎合着人们内心对“设计”的追求和向往,让自己的品牌走在市场的前列、时尚的前沿。
所以在设计教学中,如何以视觉艺术的本质特性为出发点,以设计的高品质,或以高品味为要求,以实验性,探索性为创作动力,以艺术的顺向、逆向的双向互动思维模式来因材施教,展开课题的多元化教学。
这种尝试可以是一个实际项目或案例为出发点,将甲方、客户的个人喜好、品牌要求,与同学的艺术感受、个人兴趣、艺术表达能力的特性相结合,选择一个类型设计,如某品牌、文化推广等,展开项目管理,首先完成大量的基本创意元素符号的草图,然后通过互动、汇看交流等形式,产生创意苗子,启发学生自我表达的灵感,通过课程深入引导学生自己不断思考、完善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表达,以设计的概念性为主,努力寻求创新突破。如包装设计的课程,甚至可以一开始就从一种独特的材料与观念创意相结合的表达形式入手。在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上,甚至是不计成本或者以环保材料的基础上再设计。设计初期可以强调手绘,强调原创性,尽量自行设计素材。这也是设计课程中最需要强调的一个方面,概念上不强求作品实际应用的途径,打开思想的禁锢。
在创意构思、构图、形式大致呈现之后,要求对应主题。对具有商业化特征的作品作一些品牌定位的设计;文化创意类的作品,也要考虑多样展示表达的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设计预期。
国外设计团队曾经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一次新款福特汽车的宣传活动。这次活动团队请了几十个学生在活动当天早晨的街头一起抬头看着头顶的办公楼,在这栋办公楼中间的位置上,一辆1:1大小的新款福特车的头部固定于此。过往的行人看到一群人都望着这栋楼,也顺着方向望去,瞥见这辆横空出世的车头。短短的十几分钟顿时吸引了无数人驻足围观。其实这辆福特车是高仿真纸糊的立体模型。设计团队通过这样特殊的手法宣传造势,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无疑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广告设计。
通过这样的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与经典案例剖析,教与学互动有益,开放思路,从不确定性与控制性的有机相成,从发散性思考与流程性制作的有机转换,从不可能性到可能性的最后实现等等,可说是一种创新多元的双向教学模式。
当然我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要避免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如“眼高手低”、“脱离实际”、“难以进入社会”等。这些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二、“设计平台”与“公众审美”
洪晃曾在接受人物周刊访问时对中国设计的未来谈了几点,她说中国设计的未来在于找到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一种表达这个价值观念的审美系统,一个反映这个审美系统的生活方式,一个认可这个生活方式的市场。我们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各种各样的地方收我们的货与设计。现在有很多设计师很辛苦在那儿,有很多时候到最后是闭门造车,这是中国设计师特别大的弊端,很多时候自己做的东西说老实话市场喜欢是蒙出来的,不是因为他体验出来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