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新闻中外媒体叙事模式差异(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家春 发表于:2011-12-18 15:10  点击:
【关健词】叙事模式 事实建构 框架设定 意识形态 话语
(3)It said since winning hosting rights in 2004, Guangzhou officials have given out one million brochures and sent 40 million text messages to teach its citizens better manners, including instructi

  (3)It said since winning hosting rights in 2004, Guangzhou officials have given out one million brochures and sent 40 million text messages to teach its citizens better manners, including instructions on how to smile.
 CNN的报道中采用了被动句“It is said…”属于模糊的新闻来源,给人以信息的不确定之感。媒体没有实事求是地给出信息来源,而是采用似真非真的信息来源,使事实虽然如是呈现,但降低了事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明显的语法错误给人对事件重要性漠视和不尊重的印象。
  《华西都市报》11月11日的报道:“亚运期间,有超过400万人次观众将进入赛场观看比赛。日前,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张友泉在亚运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亚运期间,志愿者将在赛场外免费派发《亚运文明观赛指南》小册子,并向市民发送4000万余条文明观赛宣传短信。”
  中国媒体给出了明确的消息来源,更加真实可信。另外,CNN报道的句末“including instructions on how to smile”对细节的过度挖掘并没有体现出媒体对事实孜孜以求的态度,而是有轻微的嘲讽之意。
  (三)事实建构的话题选择
  莱考夫认为,语言影响政治宣传的主要手段是“框架设定”(framing)(乔治·莱考夫,2007:1)。“框架设定”帮助人们理解客观世界,但同时也给人们的多种不同理解提供了可能。新闻话语通过建构知识、形成规范和塑造共识这三种手段来为人们解释原初事实,奠定诠释框架、模式(曾庆香,2005:201)。“新闻报道即事实的图解过程。在事实的图解化过程中,新闻事件往往按照记者的价值尺度被剪裁,纳入其道德、意识形态和利益框架内”(李希光,2002:31)。新闻叙事中,媒体会通过某些语言手段尤其是框架设定来负载其政治主张,以达到其宣传目的。事件中的哪一个部分能够成为新闻事实,受制于事件的叙事者,即媒体。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同样一个社会事实在有些媒体的报道中被给予突出的位置,而在另一些报道中则被弱化处理。不同的语言策略反映了中外媒体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尽管不同媒体反映的都是事实,但严格地说只能是事实的一个部分,反映的只能是某个角度的真实,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客观,而是媒体自身立场决定的一种客观。
  外国媒体对亚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属于一次性的集中报道,其中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前期发生的事件和开幕式当天的盛况,而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则单独开辟了亚运会专栏,因此,对开幕式的报道一般仅限于当天的情况,而前期的各种工作和事件一般已经经过了分散性的报道,并不在当天报道中体现。
  (4)In an address to athletes and officials,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President Liu Peng ordered the country’s representatives to “behave”, urging them to heed lessons from the “Wang Dalei incident”.
  Wang,the brash Chinese goalkeeper, was suspended indefinitely this week for posting a stream of online rants.After his soccer team lost its opener to Japan, he called his critics a “bunch of dogs” and “morons”.He was benched for China’s second match Wednesday, then suspended and ordered to “meditate on his actions”.
  It was the first blight on the games, for which preparations have been meticulous.China’s official news agency, Xinhua, quoted Liu as saying Wang’s “ill-natured” actions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society” and breached the team’s conduct code.
  这是美联社对广州亚运会报道中的几段文字,文中对于场馆的升级改造,人性化的便民设施等积极的事件只字未提,而对开幕式前所发生的“王大雷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这种新闻话语在建构亚运会整个画面时,刻意用一定篇幅强调了带有负面意涵的事件,无疑给受众建立了一个有关中国运动员的知识模式,展现了个体有违体育精神,破坏中国足球声誉的错误行为。媒体从开幕式前的众多事件中选取这个个体行为,无疑是别有用心的,目的是促使西方受众对中国运动员产生消极的角色认定。至此,该媒体通过对原初的社会事件进行“符号化”和“意义化”的框架设定,对受众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不着痕迹的运作。
  三、结语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中外媒体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从三个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同一事件在中外媒体不同叙事模式下呈现的语言效果,旨在通过对比叙事差异,了解中外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建构的方式差异,以及新闻背后意识形态的操控及其影响。我们发现,国外媒体的涉华报道通过词语选择、句式选择和话题选择等多种语言策略,呈现出的事实是局部或片面的事实,意欲将读者引向其预先设定的意义框架之中,从而实现其政治目的。而中国媒体对于本国重要事件的报道描写详尽、积极向上、基本客观,但各个媒体的语言较为程式化,缺乏个性化的报道风格。可以看到不同政治背景下,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意识形态,对于新闻语篇的建构有重大影响,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向跨文化语境中的读者传达更为客观全面的新闻事实。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552229;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W200921;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1C034。)
  
  参考文献:
  [1]Baker.M.Reframing Conflict in Translation[J].Social Semiotics,
  2007,(2).
  [2]黄海军.叙事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3]陈霖.当代新闻传播原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6]张健.英语新闻中标明出处的几种形式[J].外国语,1993,(2).
  [7]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