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幸福密码探析艺术魅力(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梁瑜霞 发表于:2010-10-27 11:03  点击:
【关健词】《老大的幸福》;幸福密码;艺术魅力;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我
首先是傅老大的手足之情和长兄之爱,令观众动容。因为父母早逝,老大含辛茹苦,把弟妹们供养成人,而弟妹们在北京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后就把乡下的哥哥接到城里来享福。憨厚善良的老大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京城,却亲眼目睹

  首先是傅老大的手足之情和长兄之爱,令观众动容。因为父母早逝,老大含辛茹苦,把弟妹们供养成人,而弟妹们在北京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后就把乡下的哥哥接到城里来享福。憨厚善良的老大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京城,却亲眼目睹了老二夫妻不睦、公司破产,老三仕途失意、升迁无望,老四事业不顺、心愿多违,老五炒股失利、情感受挫……本来是来享福的老大,为了弟弟妹妹们,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奔波中,一家又一家地帮弟弟妹妹们调停矛盾解决问题,这种手足之情,长兄之爱,感召天地,自然赚得了观众的泪水。
  其次,是傅老大和梅好之间的师徒情谊及刻骨铭心、无疾而终的男女爱情,更催人泪下。老大和梅好,在苦难中结缘,两人在艰难中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支撑,共同去挑战自身的生活处境和来自弟妹们的种种压力阻力。这段因苦难而结缘的男女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了那么多的曲折坎坷,那么多无可奈何与痛苦艰难,那么多不计回报的忘我付出,结局却是那最终的离别与割舍……而这一切,都是以老大那充满调侃和轻松的经典话语向观众渗透展示,亦庄亦谐、亦喜亦悲,既让人应接不暇,笑声不断,更让人回味不已,欷歔不已。
 虽然这部戏结局还算圆满:经过傅老大调了又调的弟弟妹妹们都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坐标,傅老大和梅好两个小人物的爱情,到最后也得到了傅家所有人的理解。但是,老大和梅好那来之不易、淳朴无华的爱情,已经搁浅在无法逆转的情节里。当我们看着月台旁踏上了返回东北顺城旅途的傅老大和乐乐,想想他搁浅在北京城的刻骨爱情,情绪却如铅块一样沉重。真让人为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结局有着十分的遗憾,恨不得夺笔于编剧,把结果重新安排。而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在这悲剧性结局中得到了升华,更具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二)以理服人——形象和情感背后的理性启悟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应当只表现感情,而不表现思想,成功的作品情感和思想是分不开的。该剧的编导们以“老大的幸福”为其命名,剧目本身就已经隐伏了明显的理性启悟导向,但作品是通过老大这个成功的艺术形象的情感历程,来完成对思想和意义的追寻,对幸福观的探讨,它不是在简单的图解幸福,更不是概念化的定义幸福。范伟的表演,做到了“以情动人”,同时也能够“以理服人”。看完整部电视剧后,慢慢咀嚼、回味,不由觉得这个老大的幸福,是老大一个人的幸福,它不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幸福,它甚至也不是梅好的幸福。但正如第一部分所指出的那样,任何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普适的共性高度统一的艺术典型,故此,老大的幸福又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它隐含了我们所有人通往幸福彼岸的密码和关键词,所以范伟演绎的个人幸福有了沉甸甸的质感。正是这个题目,成了激发我们追问和思考幸福问题的契机:什么是幸福?拥有百万钱财就是幸福,那吉安和明月他们幸福吗?拥有官职权利就是幸福,那老三以及生活中所有像老三一样地位的人们,当他处心积虑想往高处升迁的心路历程,幸福吗?然而,像老大、梅好、乐乐,非亲非故的一家三口,住着出租屋,拿着打工的微薄工资,生活于城市边缘的小人物,我相信他们内心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之间有人情和人性的温暖,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真诚相待,更有相濡以沫的爱情,而这才是构成幸福人生的必要元素,这一切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人们苦苦追寻的幸福反倒紧握在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手中。
  《老大的幸福》犹如给迷失在幸福中或是徘徊在幸福边缘的我们当头一棒,逼迫我们回到生活中,追问自己关于幸福的感觉,裹挟我们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昭示给我们幸福的答案。编剧和导演从生活出发,让范伟以自己炉火纯青、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深刻透彻地演绎和阐释了“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与否不因你腰缠万贯或身无分文,也无论你是一个乡下人或北京人,也不管你住在大别墅还是出租屋,更不管你娶个白领还是嫁个老总。幸福的度量完全和这些没有瓜葛,幸福不在千里之外,幸福不在无法确认和把握的未来,而在自己真心诚心舒心开心安心放心的笑容里,在彼此真诚友善倾心忘我的相互支持里,秘诀就是知足常乐的心态、眼往低处瞅的姿态和自我调适的状态,这就是该剧传达给我们的精神旨意和幽默语言背后的理性昭示。
  
  注释:
  ① 《老大的幸福》:范伟一改形象诠释幸福, 中国少年网,http://kids.youth.cn,2010-03-24 09:10:00。
  ②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六章语意,见沙少海:《老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第81页。
  ③ 鲁国尧:《孟子注评》, 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233页。
  ④ 《与元九书》,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39页。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