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美一直是众多灾难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当灾难发生时不乏英雄的出现,尽管他们不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那样具有超人的力量,也许他们有缺点、有不足,并不是完美的化身,但是影片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走出恐惧,展
人性之美一直是众多灾难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当灾难发生时不乏英雄的出现,尽管他们不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那样具有超人的力量,也许他们有缺点、有不足,并不是完美的化身,但是影片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走出恐惧,展开救世与自我救赎的蜕变过程。当杰克在冰冷的大西洋中与露丝告别,弥赛亚飞船上的宇航员在爆炸前的一刹那“挥手从兹去”,《2012》中的总统毅然放弃逃生的机会,与他的民众们患难与共,这实在是对生命的放大,而不是缩小,是生命的永生,而不是毁灭。灾难电影挖掘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弥合现实中的情感裂痕。《2012》中,面对门外万千没有进入方舟的人,黑人科学家用他的激情演讲,表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善良与良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的确太过渺小,但未泯的人性却可以救赎自己,拯救世界;那些小人物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爱情、亲情与友情:情侣间不再有抱怨,父子间不再有隔阂,曾经的对手此时也会紧握对方的双手。面临灾难,人类几千年来延续的大爱、慈悲、关怀、宽容,此时变得更加熠熠生辉。
三、商业运作与内涵空洞
尽管灾难电影具有它特殊的类型美,有些影片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它的不足与困境。电影比其他任何艺术门类都更加重视市场运作问题,以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为例,这部电影耗资一亿美元,营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它不仅以11项奥斯卡大奖令世界瞩目,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巨大示范效应,灾难电影正式步入商业电影的轨道,以后的灾难电影制作者不再思考灾难是为什么而发生的,导演们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金都用来令电影变得更具观赏性。影片《2012》商业化运作迹象非常明显。为了抢占全球市场,影片极力顾及各色人种的观众群体,如是印度的科学家最先发现地壳异常,把这个消息告诉美国黑人科学家,拯救世界的方舟上打着“中国制造”的字样。当美国人第一眼看到方舟时感慨道:“这样的工程也只有中国能完成吧!”国人在看完后欷歔发笑,这些细节明显是出于商业性考虑。
《2012》实际上是古老的洪水故事的翻版,故事情节相当老套,和其他商业化的灾难片一样,总是以灾难发生,人们处于绝望境地开始,然后英雄出来拯救。影片中险象环生,各国元首拯救世界和约翰•库萨克一家逃亡情节交替展开,具有个人英雄主义气概的主人公总是那般骁勇善战,总能化险为夷;没上过几节驾驶训练课的飞行员做出特技飞行表演队也做不出的高难度动作;影片中的那一豪华轿车着实让观众大开了眼界,同时也为宾利轿车成功地做了一次植入性广告;大腹便便的俄罗斯富商为了求生所表现的种种自私行为,也是人性所致,无可厚非。而他在最后关头为救自己的两个儿子而献身,则表现出了父爱的力量,但也只是令观众稍稍感动了一下,并无震撼力;影片虽然把制造诺亚方舟的重任交到了中国人的手中,但这种“中国元素”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是一种貌似在场实则缺席的“中国”。《2012》让我们看到了逼真的灾难和娱乐精神,但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没有思想,没有信仰,没有文化内涵。灾难电影在变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却迷失了自己的价值。这是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灾难片,但同时它也代表了灾难文化的没落。数字电影令观众体验到越来越多的“感觉到的真实”,但是这种真实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真实性,否则有朝一日电影将沦为一种高科技的杂耍。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尼采.悲剧的诞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