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看镜头语言。在《绿茶》这部影片中,最能揭示人物心理的镜头,一是特写镜头,二是转拍镜头。转拍的镜头最显著的一次,表现的是圆形桌前几个人物心理的紧张对峙。特写则相当多,特别是脸部特写。对人物脸部的特写具
最后来看镜头语言。在《绿茶》这部影片中,最能揭示人物心理的镜头,一是特写镜头,二是转拍镜头。转拍的镜头最显著的一次,表现的是圆形桌前几个人物心理的紧张对峙。特写则相当多,特别是脸部特写。对人物脸部的特写具有直接向观众展示该人物心理微妙变化的功能。在影片的序曲中,对吴芳脸部的特写就开始了,在接下来的放映中,也很注意对她脸部的特写。在面对各式各样的陌生男人时,对她脸部的特写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活动,她面临着“角色冲突”的境况:“随着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个体深感自己旧的角色地位和新的文化情境发生了深刻的内在冲突,一方面在新的文化境况中找不到命运的位置,另一方面有对发展迅速的文化现状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期待。”[4]
对一张餐桌的特写也颇有深意。餐桌和餐桌上的饭菜占了整个屏幕,人们看到的是精致小巧的碟、盘、碗、筷摆放得既整洁又美观。人被剔除出了镜头,但有人的声音在餐桌上响起,提醒观众那不是一幅呆板的平面的图画。这是一个对照:菜肴愈做愈精美,人与人的关系却愈来愈失去和谐;物质的东西愈来愈华丽,人的内心却感到了愈来愈大的荒诞和空虚。人类的意图将所有外部事物都转变成了各种消费的对象,到最后这些单纯的被制造出来的消费对象却牢牢钳制住了人本身。外在的物质世界与内在的心灵世界形成对立,过多地企求物质世界的东西,必然会轻视内心世界的东西。“技术的任何一种形态无时不在纠缠人,压榨人,人的位置越来越狭窄,而人又情不自禁地把一切都交给技术。”[5]
在这次的相亲中,吴芳对面的男人只能接受爱钱的女人,因为爱钱的女人好确定标准。但吴芳好像要告诉这个男人,女人这一有限的生命更值得去依恋和追寻的是内在心灵世界的丰富,而不是外在物质世界的华耀。坐在这个餐桌面前的吴芳明显感觉到对面的男人与己不合,因而不动碗筷。吴芳总是竭力想向人们说明,自己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的奴隶,只是一个追求理想爱情的人。特殊的社会境遇造成了她复杂的人性,她本可以带着这个复杂的人性行走于世,而不用分裂成两个单薄的人。现代社会人们互相理解的贫乏、精神和爱的深度的退化,男性对女性施加的压力和传统延续下来的苛刻,使她不得不分裂成两个单面人,社会对单面人更易接纳也促成了她的人格分裂。如果说面具是用物质材料制成的保护自我的产物,那么双重人格就是精神层面的面具,它的产生是由面具的机制引申而来。“它是个体求得生存、发展,调适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必要手段。”[1]66
对两杯旋转的绿茶的特写是这部影片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它的独到之处。两杯旋转的绿茶分别出现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处,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那一片片自由地舒展开来的茶叶在清翠透亮的茶水中轻灵地游动,它仿佛已超脱出了茶的实在意义,因而具有人的灵性,那里寄托着人性的一切,人所曾经思考过、意欲过、做过和将要去做的一切。它以茶叶的形态表达人的思想和人的灵魂,它甚或摆出了一幅人的命运的阵形图。两杯旋转的绿茶能带给观众情感的震动,不仅使观者理解了当下人物的心理、命运,最后还能把握住两个分裂人格终于合二为一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曲炜.人格之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 [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M].郭本禹,方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5.
[4] 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7.
[5] 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4.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