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大片的科技想象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康梅钧 付裕 发表于:2010-10-24 10:56  点击:
【关健词】商业大片;科技想象;美国电影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业与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商业电影的出路只有紧紧依赖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实施大投入、精制作,才能创造一系列电影商界神话。美国商业大片在故事题材、视觉效果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科技大国的文化优势,彰显了其科技文化的

好莱坞大片成就了美国商业电影的辉煌成就,并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在美国,电影是一种以追求利润为第一需要的纯商业活动。为此,“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的电影制作和传播理念把好莱坞成功地推向了世界。据统计,好莱坞约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而国外电影打入美国电影市场上的份额却不足3%。电影业逐步发展成美国的第一经济支柱,整个电影行业所获得的利润超过了航空、汽车和软件业。反思好莱坞的成功,除了其电影体制的创新之外,与其倡导和张扬的科技文化也不无关系。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引领未来,技术改变观念”,商业与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电影的出路只有紧紧依赖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实施大投入、精制作,才能创造一系列电影商界神话,而美国好莱坞电影正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引领了世界电影制作的潮流。
  一、科技:美国大片的商业卖点
  从商品生产的角度讲,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产品,拍摄和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推向市场,追求票房价值。美国大片能够成功赚取高额的海外利润,是因为它们不断凸显和展示其高科技的视觉霸权,才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代高新技术领域中,未来家庭机器人、新型电池、人工智能技术、超高速交通工具、干细胞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可服用诊疗芯片、感冒疫苗、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等成了人类挑战自我、战胜局限、实现自由的梦想。人类太想拥有“上帝”无所不能的力量,而美国商业大片的制片人恰恰运用先进的数字摄影技术与电脑合成技术把高技术的创新成果和无所不能的人类梦想,搬上了银幕,变成了生动的可视图景,满足了人们借助科技改变一切的强烈愿望。商业离不开科技,高科技创造高利润。
  获得1999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黑客帝国》描绘了20世纪末人类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电脑空间。人类发明的人工智能所衍生的电脑人统治了一切,人类由此展开了同电脑人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角斗。影片之所以能吸引亿万电影消费者的眼球,这与消费者对电脑科技的消费欲求分不开。“黑客”这种新奇事物,一个高科技的概念,在电影的镜头下获得了直观的再现。这种新奇的科技题材,满足了电影消费者对电脑科技的好奇。
  好莱坞所打造的“美国梦”,是依托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关于美国人的自由与生存自豪的影像图景。它借助高科技手段,以美国人的价值观为核心,一次次成功地化解了人类历史上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其科幻片最为形象地叙述了人类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担忧,面对人类共同遭遇的灾难,只有凭借“美国精神”和现代高科技,才能拯救人类。这些传奇故事感化了美国大众,也引起了世界电影消费者的强烈共鸣。
  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侏罗纪公园》讲述富翁哈蒙德的发财之梦,他为了牟取暴利,招募顶尖科技人员,利用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在哥斯达黎加的一座小岛上培育出各种恐龙,以此建立一座恐龙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不料在公园开张前夕,里面发生了危机,岛上不断有人被食肉恐龙吞噬,于是人与恐龙展开殊死搏斗,惊险万分,高潮迭起。影片把一个现实的商业规划与科技实验结合起来,构思巧妙。科技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使人类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侏罗纪公园》提到的“克隆”技术及《第六日》中关于“克隆人”的问题,引发出一系列科技伦理的问题,值得深思。我们已经生活在高科技的时代,电影艺术有什么理由不去关注和表现由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美好幻想与焦虑不安呢?
  二、科技:商业大片的美学基点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价值。如果忽视了科技在电影领域里的应用,电影的艺术魅力、美学价值就无从谈起。可以说,高科技造就了电影视听的美学神话。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电影所依赖的最重要的高科技手段——计算机图形学,正是利用这一电脑合成技术把电影的视听美学推向了高技术时代。
  在电影发展史上,作为高技术发展产物之一的电影,以科技为手段不断刷新了电影艺术的审美观念。从电影诞生之初的无声、黑白的胶片电影发展到有声、彩色的数码电影,这是电影美学史上的一大进步。事实证明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电影美学的发展和当下的“视觉盛宴”。
  在电影特技产生之前,电影故事中的许多场景和形象都难以达到细节仿真的艺术效果,电影消费者在观看电影时总是能发现一些细节破绽:怪兽是真人披着兽皮表演的,动作与人的一样;城市是缩微模型,里边没有人和车等活动的物体。当一种场景在观赏的同时却被电影消费者看出破绽,那么,电影细节的仿真美就会大打折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拍摄特技的成熟,电脑特技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突破技术,第一次做到了使画面细节没有破绽的境地,实现了视觉与真实的无缝对接,达到了“魔术师的水平”,消除了人为因素的电影痕迹。如《星球大战前传Ⅱ》中演员活动的背景大多采用CG(计算机图片)制作,真实场面与CG场面丝毫分辨不出来。从《星球大战前传Ⅱ》中的大量克隆人士兵的战争场面以及《蜘蛛侠》(Spider Man)中出现的极限动作等来看,可以说如果没有CG技术,基本上就无法完成电影的大制作。[1]可见,高科技数字化电影满足了无数电影消费者对细节仿真性的审美追求。看过当下科幻代表影片之后,像《2001年太空漫游》这样的早期科幻经典就会觉得平淡无奇。斯皮尔伯格的《E•T》《第三类接触》《侏罗纪公园》以及神怪色彩很重的《夺宝奇兵系列》等,都打下了他神奇想象力的仿真烙印。不仅科幻片如此,其他商业大片也不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轰动世界电影界。这部影片虽不是科幻片,却包含着很多科幻片和灾难片(科幻片的忠实盟友)的大场面与全视角的现场亲历感,[2]影片中有很多镜头采用了计算机软件进行制作,然后与实拍画面结合,沉船等特效镜头强烈的刺激性给电影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珍珠港》也以多视角、大场面、高速度的方式展示了空战现场:导弹的追踪、子弹的穿梭、战舰的沉没、飞机的坠毁,把电影消费者引向了实战现场,无不以电影“魔术师水平”的仿真效果征服了电影消费者。
  除了上述所述的“看得真切”外,“看得清晰”也是好莱坞电影追求的美学境界。从浩瀚的宇宙到基因图谱;从有形的物质世界到无形的潜意识活动,没有什么不能在镜头下清晰地再现。电影画面的高画质、高清晰度和声音的杜比环绕技术,强化了电影视听的美感。电脑科技为电影消费者创造了一种镜面化的清晰世界,它甚至比我们所见的生活本身还要清晰。影片在画面的构图、气氛的营造、环境的布置、声音的变化、色彩的搭配、画面的剪接等方面经过精心制作产生了非常清晰的时空层次感,提高了电影镜头的能见度。尤其是对一些宏大场面的制作,运用远、中、近和特写镜头的相互切换,使电影消费者能够在三维视图中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如同梦幻一般历历在目,具有十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3]影片《通缉令》中的每一个电影镜头都显得十分清晰和锐利。每一次的枪战与飞车追杀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唯美特技表演,飞车与枪弹的飞行速度控制得很有节奏,并使每个动作快慢相济、张弛有度。当韦斯利驾驶跑车“翻空射杀”;女刺客福克丝驾车直接撞入疾驰的火车内;一节节火车脱离轨道,最终火车断成数截,车厢掉落到山崖,卡在两山之间……一系列的过程,清晰而真切得令人窒息。与之相比,射击的场景就更有创意,子弹画出完美弧线射中目标,“完整诠释了导演的暴力美学,射出的子弹伴随着刺客轻轻一甩——传统枪战戏冷酷的肢体语言被颠覆,竟有几分中国武打片的味道!”[4]如此精美的镜头创造了视觉即思维的魔幻效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