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不少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影视力作也相继被搬上了银屏,然而,其中的作品大都基于“问题儿童”[1]的视角而展开,刻画了农村留守儿童内向、不听话、不懂事、消极退避、人格缺失的人物形象。一部《凤山村的孩子》却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反弹琵琶、与众不同。影片从积极的视角出发,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小凤和她弟弟豆豆因丢失支教杨老师的自行车而产生的与周围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凸显了农村留守儿童乖巧懂事、自强自立及坚守做人底线的优秀品质;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呼吁社会各界应全面客观地对待不同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体,以更为积极的视角关心和关注其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品质
《凤山村的孩子》中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凤在家庭结构缺失的困境之下,不抛弃,不放弃,与弟弟相依为命,在家中扮演了“小家长”的角色,小小年纪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凸显了农村留守儿童小凤乖巧懂事,勤劳朴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因去集市买粉笔,丢失了杨老师的自行车,这个事件打破了两个孩子原有的平静生活。然而,在困境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依然选择了承担责任,想尽一切办法凑钱买一辆新的自行车还给老师。但在经历了凑钱、预订购车、卖收音机、借钱无果之后。一个考验人性的时刻悄然出现,“小凤在帮王奶奶取东西时,她发现了盒子里有一卷钱。正在为缺钱不能买到车而焦头烂额之际,偷,还是不偷?”从小凤的神情中,可以窥视其内心的挣扎。在道德评判的边界线上,影片中巧妙地回避了小凤在“偷”与“不偷”之间的抉择。然而,最终不是偷。影片这样安排有其内在深意,因为无论做出何种抉择都似乎有些不合乎逻辑,选择“偷”则违背了积极视角的初衷,选择“不偷”似乎又有些失真。
但不管怎样,影片在整个故事的编排上主要是为突出积极的关注视角。这样的编排方式或许带有某种既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影片中也主要是突出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坚守做人原则的一面,这样的人物刻画没有脱离农村生活的本身,它又恰恰是对某些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写照。面对同样的留守处境,有人沉沦、一蹶不振,有人振奋、愈挫愈勇。《凤山村的孩子》只是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后者的身上。此外,这样的拍摄视角丝毫也没有影响影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相反,深入分析适应相对良好、人格相对完整、品格相对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或许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适应生活,进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凤山村的孩子》中还有不少细节表现了小凤身上具有的积极品质。有一次放学后,豆豆在学校旁边玩耍,小凤对弟弟说:“早点回家,不然王奶奶会担心的。”这反映了小凤对弟弟的关心及对奶奶的体谅。在杂货店买粉笔时,小凤还价时的伶牙俐齿以及对老板娘连续几声“阿姨”的称呼,这凸显了小凤通情达理、尊敬他人的优秀品质。在小卖部买牙膏时,本应找回九毛钱,老板却找给小凤一元,并说一毛钱就算了,但她依旧坚持还他一毛钱,这很好地表现出小凤自爱独立的性格特征。此外,影片中还有几次拍摄到小凤在书店和旧书摊看书的情景,这也无不体现出小凤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彰。”《凤山村的孩子》力图从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刻画出农村留守儿童小凤自立自强、乖巧懂事、坚守做人底线的“硬汉”形象。然而,这种“硬汉”形象的刻画并不能掩盖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硬汉”形象的背后或又衬托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窘迫、存在安全隐患、出现适应不良和情感缺失等现实性困境。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性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大同小异,《凤山村的孩子》虽没有用过多的镜头去全面地反映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但在人物对话或景物拍摄的个别片段中还是涉及了农村留守儿童现实困境的某些方面。
《凤山村的孩子》开幕便是一群孩子的嬉戏欢闹声,尔后,一座座起伏的山川和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缓缓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鸟儿啾啾,白鹭高翔,一切都那样的悠然祥和,宛若人间仙境。一位头裹白毛巾、衣衫褴褛、脸庞稚嫩的“小妇人”映入眼帘,她右手挽着菜篮,左手执著镰刀,快步穿梭于泥泞荆棘的山间小道,这便是农村留守儿童小凤的首次亮相。那幽静的山村和她朴实的着装、麻利的手脚,本是凸显农村留守儿童的勤劳、朴素和坚强,却偏偏又带给受众一丝沉重,一刻冥想。在凤山村那悠然、静谧、祥和的气息中本应住着一群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然而,小凤的出现,似乎与之方枘圆凿。这表现出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生活的窘迫,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不相称,甚至是不适应,同样,这也很好地烘托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格格不入。
此外,镜头还瞄准了农村留守儿童那破旧不堪的校舍和一贫如洗的住处,这与开幕场景的含蓄相比,略显直白,更加直观地凸显了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生活窘境。
《凤山村的孩子》多次将镜头聚焦在农村留守儿童那重峦叠嶂、蜿蜒曲曲、泥泞荆棘的上学之路上,这不免会令人担心小凤和豆豆的出行安全,当然,这是自然的、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管又是农村留守儿童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影片中描绘了一幕令人揪心的场景,豆豆为接收收音机信号,爬上了屋顶,好在小凤的及时劝导,让弟弟赶紧下来,才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无可厚非,影片中的主人公小凤是个懂事、乖巧、纯真的孩子。懂事、乖巧、纯真都是美好的,它是每个孩子本应固有的天性,但社会的复杂,令他们不知所措,稍有不慎甚至可能迷失自我。对小凤而言,内心的纯真在现实社会中显得不堪一击。书店老板娘的尖酸刻薄、自行车遭盗、单车店老板的狡诈与不守信、市场里买鸡蛋老板娘的小气等,体现了大人世界或社会现实与孩子内心世界的强烈反差。
哪个孩子不想妈?哪个娃儿不想有个幸福的家?姐弟俩在平日里都表现得很坚强,但与母亲通电话时的一句“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道出了他们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豆豆在接受采访时说:“好久没见过父母了,都不知道他们长成了什么样子。”还有他对王奶奶说:“妈妈说一年后就回来,怎么一年这么长呀?”《凤山村的孩子》里有较多这样的场景,虽然影片当中没有特意给姐弟俩安排直抒胸臆的镜头,但却无法掩饰他们内心情感的缺失,他们渴望与父母团聚,期盼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