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分析幼儿动画的成功要素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丁海祥 发表于:2011-07-05 10:37  点击:
【关健词】 认知角度;幼儿动画;成功要素
本文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将幼儿动画从幼儿认知的角度作系统的分析和归纳,通过对幼儿关于图形画面、声音理解、互动交流、剧情认知和对外界事物识别等五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最适合幼儿动画表达的解决方案,从而对幼儿动画的创作设计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

动画是陪伴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在人生旅程的最初阶段,儿童动画一直都热情地眷顾着幼儿世界,成为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童年相伴物。我国现在的动画市场,大多数动画公司也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儿童领域,幼儿动画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纵观所有相关动画题材,比较优秀的往往是针对儿童的,或者全年龄段的,比如《喜羊羊》,真正完全面对幼儿市场的并不多。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恰恰是真正在游戏中学习的年龄段,对动画的依赖性非常高。动画拥有色彩艳丽、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如果能将幼儿教学——如数数、简单的识字包括记忆力训练、乐感训练等充分地融入动画片中,让孩子在有趣的剧情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家长对这一类动画产品非常青睐,忠诚度会很高,也有利于商业动画市场化的发展。但是这个度非常难把握,多了会枯燥无聊,少了又不能达到效果;表达方式也非常有讲究,如何能让孩子很开心地理解、注意到这些内容,这一点很重要。
  在这里,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找到适合的答案。在此之前需要强调一点,这里所讲的幼儿动画,专指3~6岁学龄前的幼儿,年纪太小的孩子并不适合这一方式,因为长时间对于电视屏幕的关注,会对视力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再大的孩子也不适合这一方式,理由是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知识的难度和密度都相对比较大,动画中加入的教学内容已经严重不足,而加入太多的教学内容对动画片来说就失去了娱乐性。而且动画制作要顺应特定年龄段的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一部动画片并不能满足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所以这里针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最适合这一种方式。我们将幼儿动画的表达分成5个要素,对幼儿认知的特点进行剖析。
  一、画面吸引
  幼儿的认知规律与成人相反,对于成人来说,往往是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对于深层次的事物和知识,孩子接触不到,没有形成自己的经验,因而他无法接受,所以直观的画面形式是幼儿动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首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识别和认识是优于图形图像的,对于大色块的识别是优于线条的。每个孩子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先分辨颜色,再了解形状的。这就决定了首先幼儿动画在设计上,最先满足的条件是色彩艳丽。色彩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首要要素。迪斯尼有一部专门针对幼儿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叫《米奇妙妙屋》,这部动画片在图形画面上把握得非常到位,整片都采用了非常卡通的形象,大色块地表达,色彩比传统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纯粹艳丽很多,很受幼儿的喜爱。其次,对于幼儿来说,动的物品肯定比静止的物品更能吸引视觉关注,所以同样以《米奇妙妙屋》为例,每次讲到数数等引导幼儿学习的内容时,这些数字总是以欢快的蹦蹦跳跳的形式出现在小观众的视线中,让孩子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字内容上。第三是形象思维,幼儿基本上还不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画面元素尽可能图形图像化。还是以数数为例,《米奇妙妙屋》中的数字很少单独出现,一般都伴随着实物,如礼品盒、美食等对应出现,以达到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把数字跟物体的数量对应起来的效果。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还不足,对于动画的画面构图,一定要尽可能地让主体角色、主要表达的事物以比较常规、比较大的方式占据画面最主要的部分,尽量避免画面元素过多,大仰视大俯视,很复杂的透视和构图,这些会影响幼儿的理解,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更多时候采用平视、平衡构图,消除幼儿的理解障碍。
  二、声音理解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表达方式尽可能和他们的说话方式相贴近,但也不要刻意模仿幼儿的说法方法,尤其是叠字的使用,类似“吃包包”“穿鞋鞋”这样的语言。研究表明,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越是不采取这种包容孩子的说话方式,孩子的智力发展越快。可见,这种说话方式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好,更多的时候,动画人物采用这种说法方式起到的作用,是引起家长的共鸣而不是孩子。孩子们需要的语言方式,是用词上的贴切,采用他们常用的词语,口语化的效果,而不是说话时语音的模仿。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有着天生的优势,这种凌驾于语言和民族之上的艺术表达,对幼儿同样适用,并且非常容易调动幼儿对于动画片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节奏感强的音乐,配合朗朗上口的歌词,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观看动画片时的兴奋感,从而自觉自愿地跟随动画片的内容,学习知识和常识。更有甚者,不仅仅在音乐中加入节奏,在语言和动作中也加入节奏,并且在音乐的歌词中加入教学内容,孩子们不仅仅会自觉自愿满怀兴趣地观看,还会不自觉地跟随模仿,同时达到反复学习深刻记忆的效果。如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幼儿动画Dora,就是在每集中把走路说话等所有内容都贯穿在音乐节奏中,把语言、数学、自然常识的教学都渗入到音乐和主题曲中。大量的研究观察表明,孩子们往往边看这部动画片,边跟着动画中的主人公唱唱跳跳,不知不觉中,片中相关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单词,都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常用词汇。幼儿具有很强大的语言模仿才能,但单纯的模仿对幼儿语言才能成长的促进是有限的,乐于模仿不如让幼儿乐于说。此外,让幼儿观看没有配音的动画片,也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才能的特殊途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自编,可以增长幼儿的想象力。
  三、交流互动
  动画在教育幼儿时具有互动的特点,不仅画面与情节在动,而且幼儿的大脑与思维也在随之动。幼儿在认知的过程中,对于你、我、他,对于真实虚幻的认知还都比较模糊,往往他们会把剧中人物当作和自己一样真实存在的,当成真实的。幼儿动画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剧中人物会对着电视屏幕说:“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来说是真实的,往往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让孩子们理解,这些内容都是提前录制好的,它是否回答动画角色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真正和观看的孩子产生互动,相反他们很容易就以为,电视机里那个人就是对他本人说的,也乐于回答、乐于跟动画角色产生互动,这个时候我们设计人员就会有意识地把对孩子的奖励和鼓励推广进来,往往采用动画角色问个小问题,然后停顿一下,再对着屏幕说:“答对了,你真棒!”甚至飞出一个徽章、一个魔法糖果之类的东西奖励给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这不仅能让孩子从观看的疲劳中重新集中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的鼓励和奖励,让孩子兴奋、开心,更愿意主动地接受片中传达的观点和知识。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