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美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数字电影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目前视听领域的热点话题,被称为电影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其是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全面数字化,可视为完整意义上数字电影。电影的数字化,应该说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电影这架造梦机器所制造的影像世界有时比真实的世界给人以更为强烈的真实感。2010年美国影片《阿凡达》的诞生翻开了电影业新的篇章,标志着电影产业进入新数码纪元,该影片大量运用数字特效,电影画面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和创新。正是科学的巨手在推动着这场银幕上的变革,带领着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影片《2012》《变形金刚》《机器侠》等皆如是,受到观众青睐,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促使着要走向数字化的趋势,在科技创新与国外电影业的冲击下,中国电影业内也运用少量特技进行影片制作而有所突破,在国际市场小有影响。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和唯美感受,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中国审美理想。但也不乏部分影视片只注重视听感觉,忽略了影片要传达的真实意义,降低了影片的价值内涵。如2009版《西游记》中的特技效果和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人物造型,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呈现出全所未有的高度和美感享受,而人性中最需求的信念和坚忍及古典名著所要传达的文化精神在影片中丢失太多,价值内涵欠缺。
传统电影给大众的认知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拍下来的,而数字电影在多方面是数字工程师在电脑机房里合成出来的,而且它可能比拍的更好看甚或更显得真实。无论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巨大灾难或人类永恒的爱情故事,没有什么是数字技术不能制造的。现代数字化技术加上富有传统韵味的中国画形式美感,使得当代中国电影更加受到观众的青睐,在国际上也掀起了狂热的代表民族文化艺术的高潮。中国电影受到高科技的引进和大量数字化的运用而产生巨大变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始终是为影片的内容服务的,而如何把传统美学思想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创造更加有意味的电影画面,这需要相关电影制作人具有很高的审美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影片《十面埋伏》中多处运用了数字技术来提升画面的观赏性,牡丹坊之战算得上重头戏,在牡丹坊的搭建、场景绘图、电脑制作等制作上花费了较大气力。而牡丹是被中国文人和艺术家极力推崇的对象,在影片中强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坊内雕花和仕女画多处呈现出电影的中国特色。电影在主色调上也突出了中国化的雄浑与华丽,以红、绿、蓝为主,表现一种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而数字技术的运用则更多体现在章子怡使用3米多长的水袖击鼓与不符合力学原理的芸豆击鼓上,实际上是运用了长短不一的水袖进行击鼓并拍摄芸豆常态地运行轨迹,再通过后期特技合成来完成,为影片增加了强烈的视觉美感。“牡丹坊之战”之所以是影片里最美的一场戏,因为它很好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的唯美、幽深、华丽和富贵之气,抓住了体现美的意象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认识,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中国的电影导演和制作人要有中国国画家的民族使命感,要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有深刻认知。相反,具有中国审美观和美感形式的数字电影方能在世界电影行业得到肯定和产生巨大影响力。
二、数字电影画面中承载的中国画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是在大小与横竖不同的画幅中,借构图将点、线、面、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逐步形成对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其独特的美学理论,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正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数字技术运用到电影画面里,使得中国的数字电影具有别样独特的视觉美感,并能展现一定的民族内涵。
影片《英雄》的成功不仅在于商业上的包装与推广,重要的是影片独有的意境之美在画面中的传达,其是对中国画形式美感很好的借用。中国画的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镜像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所有关于中国艺术的视觉符号在《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展现,如围棋、书法、剑、古琴、青山碧水、竹筒、弓箭、楼宇、漫漫黄沙、红墙绿瓦等,这些符号的组合使得画面富有了中国画的意境美,使影片画面极具艺术价值。电影画面中以汉唐特有的红与黑为基调,产生了即对立又相互碰撞的强烈视觉美感,体现了角色的不同性情,电影画面充斥着唯美、淡雅和韵味。残剑、飞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表现出了人物的感情特征和对爱、对美的崇尚的人性本质,与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人以火热、丰富的心理感受,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里,色彩展现的是自然、和谐的统一的对比关系,在影片中色彩的和谐运用给观众带来了舒适的审美感觉,画面的美感即符合了视觉要求,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面空白的运用更是独具特色。如影片《无极》中对于平远、高远、深远特殊透视法的有效运用,追求电影画面宽广、幽远的视觉美感,把人的视知觉引向无限的空间。中国画的构图既具有稳定性,又展现出无限的内在活力,多样的构图样式能与不同审美需求相互依托和交融。在国内数字电影里,以现代数码特效与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相互融合的影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电影画面呈现出特有的意境之美,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博大的审美观。
三、中国数字电影画境的传达方式
传统电影艺术的鼎盛时期,曾出现一系列标榜直面现实的真实美学,一切以现实为基础,即使是一个假造的画面镜像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制作方式的核心是以现实反映现实。如果传统电影的审美特点被称为真实美学的话,那么数字电影就可以称之为虚拟美学。相对于传统影片的真实性和现实感,虚拟时代的电影更具有仿真性和全方位模拟现实的特征。成为中国数字电影在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审美认知方式和美学标准,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画面境界的构建要求和哲理观念与大众的审美心理需要。同时,中国画多种画境的建构方式也是中国数字电影在制作上依循的美学基础,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表现手段,在增强影片视觉张力和美感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定的审美愉悦,一定程度上打破人的正常思维方式及空间想象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