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中国电影,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春雨,展现出全新的思想艺术风貌,其主要人文精神特征是深切的人性关怀。深入剖析新时期中国电影人性关怀得以凸显的时代背景,在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呈现及其巨大的划时代的美学价值,对认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人文精神特征,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电影美学,推进中国电影繁荣发展,走向世界,具有重大的美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新时期中国电影人性关怀得以凸显的时代背景
新时期以来,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相继创造出一大批风格各异的艺术电影。这些艺术电影,与“文革”期间及“文革”以前的政治性电影的显著区别,是把人置于电影艺术的中心。导演们或以温馨的审美情怀,或以冷峻的审丑态度书写出对人性的深切关怀。这些风靡一时的艺术电影,现在依然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唤起我们深情的艺术记忆和历史记忆。这些充满人性关怀的艺术电影主要有:崛起的第三代导演的作品,如谢晋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凌子风的《边城》《骆驼祥子》,第四代导演的作品,如张铮、黄健中的《小花》,滕文骥的《生活的颤音》,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李少红的《红粉》,等等。
这一大批充满人性关怀的艺术电影,如一片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一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电影奇观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它们是伟大时代孕育出来的艺术风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旧时期的结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文关怀为目的的新时代的开始。新时期的前20年,国家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但压抑已久的人性诉求,早已在时代大潮的翻卷中澎湃起来。人性关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成为普遍热切的人生要求与艺术要求。
与此同时,文艺方针出现了重大变化。新提出的“二为”方向以及对“双百”方针的重申,解放了文艺思想与文艺家,极大地拓宽了文艺发展空间,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文艺环境,使文艺家的主体性得以张扬,创作激情空前高涨。此前令人谈虎色变始终禁忌的人性,终于可以像“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总之,是改革开放,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催生出了新时期中国电影深切的人性关怀。这启示我们,时代发展是电影发展的历史基础,时代造就电影,电影离不开时代。我们一定要勿忘旧时代的创伤,感恩新时代的哺育,用优秀的电影艺术回报伟大的时代。
二、新时期中国电影人性关怀的艺术呈现
新时期中国电影凸显的人性关怀,着重体现于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大约在20世纪最后20年创造的那一大批艺术电影。
人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美学问题,尤其是一个突出的哲学问题乃至宗教问题,当然首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践问题。人性问题一直伴随人类历史困扰着人类,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本体性问题。人性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文艺作品表现人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作家艺术家对人性的艺术表现,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仅就新时期中国电影的人性表现而言,从审美意识的角度看,在人性关怀的艺术呈现上,大致可以分为审美呈现与审丑呈现两种艺术状态。
对人性予以温馨的审美关怀,这着重体现于第三代、第四代导演的作品中。这两代导演有较为传统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一般来说,他们是“伤痕的一代”“思考的一代”“理想主义的一代”。这使他们的作品弥漫着诗意的怀旧情绪,以理想主义情调真诚讴歌善良的人性。他们的人生与艺术信念是生活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不管人生多么苦难,但人拥有苦难中的高贵;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善良的人性是普遍而永久的,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精神力量。因此,人即使受到了社会或他人的伤害,也不必一味怨天尤人,而要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真善美必然战胜假恶丑,人永远要微笑着面对人生。因此,他们的电影作品,便顺其自然地以诗意的抒情笔调,对真诚善良的人性予以审美的观照与呈现。
对人性予以温馨的审美关怀,以吴贻弓充满人情味的诗意电影为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城南旧事》,可以说是第四代导演人性关怀的杰作。《城南旧事》是温馨而哀婉的人性颂歌,氤氲着真诚善良的人性之美。导演以一个纯真的小姑娘的感觉与知觉为叙述与抒情的焦点和线索,展现了三个人生经历各自坎坷不平但都真诚善良的人物。作品以充满诗意的电影语汇,表现悲凉而美丽的人生况味。影片重复出现的井台提水、学校放学、宋妈送夫等画面以及英子与妞儿玩小油鸡、荡秋千,她们纯真的笑声等场面,还有秀贞翻箱子睹物思人,为英子染红指甲,小偷两次眨眼睛等细节,都流露出浓郁的凄美惆怅的人生况味,表现了真诚善良的人情美,以人情美礼赞人性美。整个影片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乡思”散文诗般的风格。影片哀婉的人情美、人性美沁人心脾,令人柔肠寸断,像一首凄美的小夜曲,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同第四代导演对人性那种温馨的审美关怀不同,第五代导演的人性关怀,大体上不妨说是冷峻的审丑观照。第五代导演由于人生经历及价值观艺术观与第四代大不相同,所以他们不打算以诗意的理想主义的态度对待人性,而把艺术目光投向人性当中丑的一面或野性的一面,并且力图去透视与揭示丑陋或粗野人性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文化根源。简言之,第五代们抛弃了第四代们温情脉脉的面纱,赤裸裸地面对赤裸裸的人性,面对严酷的生存与人生的悲剧性,并极力张扬生命的意志,宣泄人性的欲望和激情。他们力求回归人们本真的生存状态,还原人性的本来面目,释放生命的潜在力量,弘扬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意志。于是我们看到,在人性关怀上他们以狂放不羁取代了温情脉脉,以美丑交融的****人性取代了戴着诗意面纱的理想人性。
对人性作上述旨趣的审丑关怀,当以张艺谋的模式化艺术电影为代表,而以他的《红高粱》为典型。与《城南旧事》的诗意故事不同,《红高粱》是一个野性的原野故事。与《城南旧事》一系列诗意的画面不同,《红高粱》的整体风格,特别是一系列艺术细节富有审丑意味,如抢劫、谋杀、偷情、活剥人皮、血腥的战争、野合、耍酒疯……这些粗俗、粗野、残酷的细节或画面,是人性“丑”或“真”赤裸裸的再现,不是经过诗意包装的“美”和“善”的表现。《红高粱》奔流着一股强劲的生命冲动,体现出一种狂放、洒脱的风格。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