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素质偏低,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数都未从事过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不够,对与旅游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不了解,在旅游规划、管理、经营等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致使管理水平低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目前,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不够重视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的开发严重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个性化特色不突出,乡村旅游产品不丰富,雷同现象严重,开发深度不够,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新形势下的旅游需求,使游客消费方式呈现快进快出的浅层次旅游状态,回头率低。
6.资金短缺。要使乡村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有资金作保障,特别是开发有规模、高档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打造品牌旅游产品等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但农村的经济实力极为薄弱,大多数乡政府对其旅游发展投入很少,招商引资又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农民自身收入极为有限,则资金匮乏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又快又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举措
1.政策支持是保障。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应实施政府主导,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赋予其更大职权,通过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或修改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和监督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以明确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
2.科学规划是前提。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成熟一个,开发一个,推广一个,以此来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应做好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区域布局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时空上对乡村旅游开发活动进行有序的周密安排,以增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同时避免相邻地区的趋同性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效果,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3.规范管理是手段。要求接待人员持证上岗,即接待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核,对合格者发放上岗证,并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根据旅游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进行评定考核,合格者发给有关经营证书后,方有资格接待游客,实施经营;对条件好、服务质量优秀的农户或单位进行星级评审,并挂星级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申请、经营者上岗管理、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等方面的制度。通过这些措施,以规范管理、打造特色、塑造品牌,乡村旅游才会持续地发展下去。
4.人员素质是关键。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是使乡村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自己培养和外面引进相结合,可以选拔优秀人员到旅游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一般的从业人员自己培养,通过培训以增强服务的特色和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为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集中培训和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就服务意识、经营理念、客房服务、食品卫生、安全预防等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以特色来吸引游客。通过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企业。
5.打造特色是核心。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形成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在产品开发中着重保持乡村原有的特色,乡土风情是发展乡村旅游、形成品牌竞争力的要素。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注重农业特色资源和农村风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闪光点,把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习俗等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农户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开发形式多样、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项目,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出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乡村旅游品牌。如,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姜家菜地-花香农居构成的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的“五朵金花”,在2006年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中因其“以花为媒,以花养乡,以花富民”的独特贡献被评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朵金花”在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成为了以特色创品牌的乡村旅游,以品牌带动经济起飞促进农民走上富裕发展之路的典范。
6.开源融资是根本。要使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必须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由政府部门统筹、批拨扶贫资金开发乡村旅游,政府投资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迅速发展。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外资,给乡村旅游开发注入新鲜“血液”,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鼓励村民出资合股联营,这有助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