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指出,在以后的会计年度,那些已经被确认过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随便冲回。主要是源于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利润平滑、扭亏为盈等盈余管理的现象十分严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指出,在以后的会计年度,那些已经被确认过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随便冲回。主要是源于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利润平滑”、“扭亏为盈”等盈余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是禁止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二是从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来看,该准则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等,这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由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规定,所以资产减值准则只是限制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企业仍然可以通过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实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对于上述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对于上述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分别从四个方面的建议来加以探讨。
(一)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增加可操作性
新会计准则要求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使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场价值得到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因此有效的资产信息和公开的价格市场是资产减值准则顺利实施的保证。而我国目前资产信息及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公开各种资产的市价,使资产减值会计的实际可操作性极差。
(二)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
首先,要使资产组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资产组的划分是大势所趋,但是要使资产组有效运用就需要准则制定部门颁布大量且详细的指南和解释,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支持。而且,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也要擦亮眼睛发现利用资产组的划分问题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将这种企图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但同时又引发了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所以,允许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更符合理论逻辑,以降低相关性为代价的,不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只能是短期内的权益之举,治标不治本。
最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资产减值新准则的主观性。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职业判断的主体差异必然会影响计提的结果。如果准则中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差异,减少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观上有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工作
资产减值会计涉及到许多主观估计和复杂的计量问题,发生错报的风险比较大,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注册会计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操守,扮演好“经济警察”的角色,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注册会计师应在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经验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及相关执业标准,以“独立的第三方”的姿态对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审计,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新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政策选择权和职业判定范围,如在进行资产组划分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资产的分布、运营管理以及资产处置等。而由于涉及许多技术性的问题,对这些因素的分析,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都不高,因而职业判断往往背离现实。另外,与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可收回金额”、“折现率”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有些要求甚至大大超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总而言之,会计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很多规定,在执行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复杂的专业判断,而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必然受到专业判断主观性的影响,还有各项减值损失的计算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指标。
【参考文献】
[1] 施洁.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35):282-283.
[2] 任素芳.资产减值转回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9):10687-10687.
[3] 李国雯.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发生减值的会计操作[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4] 李红霞.浅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5):59-60.
[5] 张敬丽.会计制度与资产减值准备[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01-201.
[6] 黄朴,殷爱贞.浅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J].财务与会计,2009(12):49-49.
[7] 李林.资产减值测试探析[J].财经界,2009(12):99-99.
[8] 周锐.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与适用[J].财经界,2009(12):183-183.
[9] 李宪智,郭永臣.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商业经济,2009(24):44-45.
[10] 白晨曦.浅议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估计[J].财会通讯,2009(13):85-8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