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集大成者。但时至今日人性不耐说还不被多数正统经济学教科书采纳。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该学说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人们借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费享受,而不是为了生产经营增加财富量。这影响了它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力。笔者则认为从人性不耐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利率决定机制,完全可以兼顾这两方面。
一、人性不耐对自然利率的决定性影响
(一)人性不耐的经济学含义
费雪在《利息理论》的第四章中借鉴了庞巴维克的时间偏好理论,引入了人性不耐论。人性不耐论说明即使人们已经有了高度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未来的估计,人们还是倾向于“过好”现在而不是同样地为未来着想。这在经济学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消费水平比较能够使一时间的生理与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二是让自己的资产价值总量在某一时间达到某一水平,以满足对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等方面需要。当然,费雪的人性不耐理论没有涵盖第二层含义。这种“过好”现在而看淡未来的倾向是人性不耐的最基本动因,它促使了人们对现在与未来经济生活的重新规划与调整。
“不耐”与“欲望”密切相关,但是两者的含义不同。按费雪的说法“不耐”是指“现在财货更多一个单位的现在边际欲望大于将来财货更多一个单位的现在边际欲望的超过部分。”可见,“不耐”反映的是现在和未来相同数量财货满足人们欲望的差异,而不是欲望本身。费雪用了“欲望单位”来衡量一定数量财货所能满足个人的欲望。比如一个人想吃一块蛋糕,这块蛋糕可以对他而言值12个欲望单位,而1年之后的同样一块蛋糕现在值10个欲望单位,因此“不耐”表现为这2个欲望单位的差异。
(二)社会总体不耐状况与利率的形成
假设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组织,则借贷是在两个不耐程度存在差异的人之间发生的。如果甲的不耐程度大于乙,则两人之间借贷的利率会小于甲的不耐程度而大于乙的不耐程度。假设甲今明两年的不耐程度是9%,乙今明两年的不耐程度是5%,甲向乙借款300元,他们商定的利率是6.87%。甲借入第一个100元后他的不耐降低为8.5%,借入第二个100元后不耐降低为8.2%,借入第三个100元后不耐降低为8%;同理乙的不耐则是经历了5%,5.2%,5.5%,6%。当甲乙完成这笔借贷后双方的不耐都不是7%,甲今不耐变成8%,乙的不耐变成6%。由此不难发现,借贷双方都因借贷获得了额外好处,这类似于价格理论中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比方说甲在在今年借入第一个到第三个100元时本来愿意在明年分别还给乙108.7元、108.3元、108.1元,即他愿意为这300元在明年支付325.1元。实际上他只需为这300元偿还320.6元,即他获得了4.5元的借方剩余。同理,乙方在今年贷出第一个到第三个100元时本来愿意在明年分别收取甲105.1元、105.3元、105.6元,即他愿意在今年借出300元而在明年收获316.1元。实际上他明年将获得320.6元,即他获得了4.5元的贷方剩余。当然。像这样甲的借方剩余正好等于乙的贷方剩余的情况是非常少的。但是整个社会总的贷方剩余与借方剩余应该趋于相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属于不同不耐程度的人群,发生借贷交易后不耐程度相互接近,并且可以使他们确定的利率逐渐逼近一个可以使借贷剩余相等的利率。社会中无数人发生相互之间的借贷可以使他们的不耐程度趋于接近,并最终“反映出”那个能使全社会的借贷剩余大致相等的利率。这个利率就是自然利率。
二、对收入与不耐的重新诠释
(一)对收入与资本价值涵义的补充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资产提供的产品流:有的产品成为消费品直接进入了家庭门限;有的产品则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资产。在前一种情况下,资产的价值是资产未来提供的产品价值的折现;在后一种情况下,资产的价值是这些资产提供的资本化的产品在未来某一时间之后提供的收入流的折现值。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按这种模式计算企业的资产价值量。因为企业主所关注的是流向他们自身的货币流。于是,站在投资生产者的角度看,资产为提供的收入可以大致表示为这些资产给他们带来的货币流。“货币流”中的一部分用于消费享受,其余部分则主要用于再投资增加资本积累,本文将后者命名为“积累流”。将“积累流”和“消费流”统一起来,可以称他们是资产提供的“广义收入流”。
如图1所示,从实曲线到横轴的区域代表人们的消费流;从虚线到实线的区域代表人们的积累流;从虚线到横轴的距离代表了人们的广义收入流。当然积累流与消费流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期的积累性收入仍然应该计算在资本价值内。某一时间,个人持有的资产价值量可以用以下函数式表示:
其中,K表示资产价值量,Ci表示未来每期的消费量,Ai表示本期及未来每期的积累量,r表示利率。
(二)投资不耐与消费不耐
笔者认为,人们在为获得广义收时入的不耐除了消费不耐以外,也包括了获取收入流中积累流部分的不耐。企业主借款建厂或维持企业运转,他们的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享受消费而是为了维持和扩大流向他们的货币流。如果企业因得不到贷款等原因而被迫停业,他们当中许多人仍然可以卖掉企业的资产,进而使他们的消费流达到他们合意的状态而享乐终生。同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去银行贷款投资的人的消费不耐一定高于去银行存款的人。因此,企业主对获取资金的不耐绝大部分不是消费的不耐。而获取收入流中除消费享用收入以外部分的不耐等同于增加个人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量的不耐。笔者将其定义为投资不耐。
(三)影响投资不耐的因素
与影响消费不耐的因素相仿,笔者认为也存在以下几个决定投资不耐程度的因素。首先,是以前的资产状况与现在资产状况的比较。当现在的资产数量少于原来资产数量或现在资产数量的增加速度小于原来资产数量增加速度的时候,人们的投资不耐程度增加;反之,人们的投资不耐程度降低。
其次,是自己的资产状况与其他人的资产状况的比较。人们一般会关注自己的资产数量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的变化,希望资产数量能够超过比他多的人而担心资产的数量和增加速度落后于自己的参照者。当原来在资产数量或资产增加速率方面与自己大致相同的参照者超过自己时,他的投资不耐程度会增加。反之,他的投资不耐程度减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