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科技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网络教学魅力渐显。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机整合,这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的单一关系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的新型关系。师生如不能及时认清这一点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进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降低课堂效率。如何定位师生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的关系,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突显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信息化社会中,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轻易地从因特网、电子图书馆和卫星电视上接触到大量学习资源,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教师从传播信息的主体角色中退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者,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人,可以主动地思考、加工、组织所获得的信息。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这种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促进的互动氛围中,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变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信息量的加大并没有使学生散乱无章,而是在教师的严密的课堂组织下有目的、有序的自主进行。从而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突显。
二、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协作关系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但知识面却拓宽了。这就要求不但教师之间要有很好的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师生之间也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开启学生的智慧、才能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引发思索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提出假设,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从而发展师生间的情谊,为课堂营造一种积极合作的氛围。
如在对《海水中的化学》一单元进行复习时,我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海洋资源的图片,在课程导入部分,一改以往死板说教的方法而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来加以展示、激趣质疑。由于多媒体的视觉、听觉效果,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通过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浩瀚的海洋中都有哪些资源亟待我们开发利用?此时学生会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回顾学过的知识、并及时的加工总结自己的答案。这一过程,由于多媒体的引入,不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去思考,还达到了复习的最佳效果,使一堂原本枯燥的复习课顿时变得活力四射。进而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加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进程取决于师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只有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能共同提高,才会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道路扫清障碍,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学习服务。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教师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认真的学习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获取知识的范围也应由原来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语言文字世界拓展到数字化世界。尤其是要求教师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搜索工具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的能力以及从文字处理到演示文稿制作,从图表制作到网络技术的运用的能力。
只要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找准各自的位置和角色,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关心就能构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能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创造性获得更好地发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益和效率,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
网络教学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从而让网络教学魅力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