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赵孟頫是自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开元一代书风。提出“尊崇晋唐,师法二王,溯本正源”,开元代纯正典雅之古风。他是一位诸体兼善的书法大家,在书法作品和书论成就上都达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度。身为宋室后裔,以文艺致身,不懈地把复古运动从杭州推向大都,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给现代书法以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析赵孟頫的书学成就:
(一)复古求新,溯本正源,开元朝纯正典雅之古风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体现了“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规律。南宋至元初的书法,实际是北宋尚意书风的末流,尚意书法的精髓未能得以发展,面对这种衰微的局面,赵孟頫以其博学之才,溯本正源,提出遵循古法,宗法晋唐,崇尚二王的思想,从而使处于元朝统一下的书坛,呈现出典雅和秀逸的风格面貌。正如元卢熊《式古堂书画汇考》云:“本朝赵魏公识趣高远,跨越古人,根柢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赵氏的崇古书法观是复古求新,犹如唐宋八大家之古文运动,乃借古以开今,以古法而力矫时弊也。正如虞集云“大抵宋人书自蔡君謨以上,犹有前代意,后坡,谷出,遂风靡从之,而魏晋之法尽矣。……米氏父子书最盛行,举世学其奇怪,不惟江南为然。……至元初,士大夫多学颜书,虽刻鹄不成,尚可类鹜。……自吴兴赵公出,学书者始知以晋名书。”此精辟地概括了赵氏开一代书风的原因,也阐明了赵氏在书法变革上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赵孟頫的努力,元代书坛呈现的是典雅、秀逸的书卷气浓厚的书风。
(二)秉承传统,诸体兼善,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
书法实践上,赵孟頫是一位兼善篆、隶、真、行、草诸体的书家,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赵孟頫传》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这与其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赵孟頫自五岁开始学书,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赵孟頫的传世作品中有不少临作,从中可以窥见他其勤奋的学书轨迹,如临《兰亭序》,临《十七帖》,临《智永千字文》,虞集在其后一跋中云“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从中可见其取法之广,用功之深。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赤壁赋》、《道德经》等,作品以行楷居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其书风遒媚、秀逸,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晚年书学李北海,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 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的《岳麓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雄遒苍健之姿。赵书虽秉承传统,却不为陈法所囿,同时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因此,其书法既有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卓然不群。赵孟頫一生深浸古法,努力从中汲取养分,始终以一种中和的美学态度为之,华丽而不乏内涵,流利而不甜腻,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见清气,颇具风采。
(三)尊古思想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书法脱离了实用功能,逐步走向以欣赏为主的纯艺术领域。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也从案牍把玩的小品走向了以大众观赏为主的展厅。当代书法学习之热,一方面是民间书法爱好者对书法这门黑白相间的艺术之美的喜好,修身养性,消遣时光;另一方面,书法被列为专业课程进入大学教育,激发了广大学生通过书法艺术考试而升入大学的热情。怎样从简单的书法热发展成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书法文化繁荣,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和创新,是摆在当今传统书法发展面前重要的课题。此时,重温赵孟頫“尊古”思想,借鉴、吸收优秀的古典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比如当前的一部分激进的现代派书法,忽视笔法,追求新的艺术效果,把书法推向边缘。赵孟頫的“尊古”思想亦深入到技法层面:“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已。”“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阐述了笔法与用笔的重要性,揭示了书法发展的特有的艺术规律。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创新而背离书法本源,而应回归传统。赵孟頫的“尊古”思想给我们现代书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黄惇.从杭州到大都—赵孟頫书法评传[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3]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侯西旺(1989-),男,汉族,西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教育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