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漩涡中唯一稳定的只有海顿大宅。托尼拉斯特的这座房产代表着中世纪,代表着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是一种价值观的象征。这一价值观不仅反映在这部小说中,同时也体现在沃的所有作品中。实际上,如果说《一把尘
在这个漩涡中唯一稳定的只有海顿大宅。托尼·拉斯特的这座房产代表着中世纪,代表着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是一种价值观的象征。这一价值观不仅反映在这部小说中,同时也体现在沃的所有作品中。实际上,如果说《一把尘土》中确实存在一个主角的话,那么它就是海顿大宅。虽然它的主人以及那些匆匆过客们无法避免被毁灭的命运,但它依旧傲然独立,并且在小说的结尾还预示了它发展的希望。
作为这座古老悠久的宅第的主人,托尼·拉斯特显然很不相称。如果说他是以一个令人同情的角色出现,那么同时他也被描写成一个道德意识薄弱的人物,这一点具体表现在他对待自己那放荡的妻子布伦达的态度上。此外,他与现世格格不入,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正如他没有勇气去改建翻修海顿大宅一样,他也无法生活在20世纪。最后,他在一遍又一遍地给那个疯子高声朗读狄更斯的作品中苦度余生。如果说沃所设计的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对托尼而言即使是一种冷酷的报应的话,也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1947年,沃赴美国时从洛杉矶市规模宏大、绿树成荫的墓地中得到启示,从殡葬丧仪的种种荒谬做法中找到了含义丰富的象征来嘲弄现代社会的商业化与非人化,这就是沃最成熟的讽刺小说《被爱的人》的基本思想。故事叙述的是:一名年轻的英国诗人到好莱坞去写剧本,后来却受雇于一处宠物公墓,替公墓老板写广告词,并且与女整容师艾米相恋。小说中公墓老板经营有术,电影制片商利用一切场合做推销,连葬礼场合都不放过;女明星的大腿特写镜头被用来做广告;富人一掷千金,将动物的葬礼搞得十分豪华,连牧师也为了钱而去一本正经地为死去的动物祈祷。全书弥漫着商业与金钱的气息。虽说时常被表面上的善行掩盖着,但是作者却将人类的荒唐行径演示得一览无余。
沃的大多数作品是对人类生活的某个侧面或某种行为规范进行讽刺。《旧地重游》也不例外。但是,在表面上的插科打诨与讽刺嘲弄之下,却是对信仰的真诚奉献。马奇梅因家的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想摆脱自己信仰的压力,但是每一个人都或早或迟地被拉入宗教的持久价值观中,甚至装模作样的主人公也改变了信仰。在沃的讽刺喜剧世界里,谁要是没有信仰就无法活。这部小说诙谐而严肃的主题表现在它的副题之中,即“查尔斯?赖德上尉敬神和渎神的回忆”。
《旧地重游》是沃的最“富有天主教特点”的小说,也是最引起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的情节围绕着巨富马奇梅因家族展开。这个家族在乡村有一座巨大的布莱兹海德城堡,在伦敦还有一座大厦。马奇梅因勋爵婚后皈依罗马天主教,因为妻子出身于一个特别虔诚的天主教家庭。自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军以后,马奇梅因就离家出走,到意大利定居,养了一个情妇。他的四个孩子分道扬镳,老大和老四仍笃信天主教,老二和老三却发现宗教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累赘。故事叙述者查尔斯?赖德于20年代初在牛津大学同老二塞巴斯蒂安相遇。后来,塞巴斯蒂安由于酗酒和忽视学业而被学校开除,遂与查尔斯走上不同道路。老三朱莉亚同一位离婚的男人结婚,使全家不悦。她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她还想再嫁赖德,但由于父亲因叛教而死,她放弃了再婚的念头,认为自己同赖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罪恶。赖德最后也皈依了天主教。这部作品颇有宣扬宗教的倾向。沃所要传达的思想是,在这个充满罪孽的世界上,人们只能从上帝那里找到宽恕、仁爱和信仰。这不能不说是对前期小说里讽刺锋芒的可悲倒退。由于这部小说缺乏他前期小说那种尖刻讽刺的特点,由于马奇梅因勋爵临终皈依宗教这一情节不能令人信服,由于作品顽固的保守观点和他对被教会视为罪孽的人类爱情的谴责使人难堪,因而有读者认为本书在他的作品中处于次要地位。
一般说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小说几乎都是反战小说。“《荣誉之剑》三部曲也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涌现出来的最杰出的小说。”[3]作品的中心人物盖伊·克罗齐贝克是一名年已35岁,经济上独立而且生活颇为丰裕的英国人。他出身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这是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名门望族。盖伊的妻子弗吉妮亚生性淫荡,不信天主教,而且离他而去,使他受到心灵的痛苦和创伤。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尽管为人诚实可信,但是他发现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别人或通奸嫖娼、或寡廉鲜耻、或懦弱胆怯,却更受人尊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都比他更自在。不过,盖伊仍然希望寻找真正的朋友,在一个纵容不负责任和邪恶行为的世俗社会里,坚持人类的良心与良知。于是,他侨居意大利,时值墨索里尼当政,他感到自己身心都枯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盖伊原先心中的理想和激情重新被激起,他参了军,并当上了军官。起初,他感到非常自豪,可不久就发觉,许多人并不像他一样将上战场打仗看作神圣的十字军远征。渐而,他也看出了20世纪的生活是如此地混乱无序和毫无价值,人类的弱点在战争中暴露得更加明显。这使他改变了想法,认为战争是一桩错误的、无关紧要的、混乱的闹剧,而他和他的伙伴们的所谓“英勇行为”在一个非英雄的时代里是毫无结果的。在《军人》结尾时,盖伊在前线受了冤枉,很不体面地被送回英国受审。盖伊终于领悟到:一切理想终会招致幻灭。身穿牧师外衣的人都是间谍;朋友成了卖国贼;国家蒙受耻辱,所谓“神圣事业”显出了荒唐的本质;理想失落了,荣誉也不复存在。战争结束后,人人都在精神上失去了支柱,生活漂泊不定,一切行为也都仿佛失去了理性。社会的道德标准衰退了,生活好像没有什么新的希望。
沃在这三部小说里都描写了战后英国麻木不仁的社会生活,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失去了理想和宗教信仰的结果。盖伊尽管是基督教徒,但是他并没有看见真正的兄弟情谊或人际友爱,所以他只在必要的场合装模作样。盖伊年迈的父亲却不同,他关心每一个人,从不恶待别人,处处显得很有人性。这种无形的力量在盖伊的心目中越来越起作用,他将父亲的信念和榜样同周围的混乱生活做比较,最终认定必须努力拯救人类,只要拯救了人的灵魂,也就是获得了成功。在私生活中,盖伊发现他的妻子弗吉妮亚多年来与许多男人发生过关系,而且还怀了别人的孩子,已经无法堕胎。于是他根据父亲的做人准则,答应与她继续保持婚姻关系,让她的孩子有一个父姓,有一个家。当有人认为他这种作法太老派、太愚蠢时,他却觉得现代社会有太多的“错误的人”,而他自己的行为选择是无私的奉献。后来他在南斯拉夫的集中营里又救出100多名犹太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