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很多老师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但无非是强化预习,抓紧课堂教学时间,做好课后练习之类的,或者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学校联动等等。始终还是从传统教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其实质只是把课堂及课后的时间利用更充分一些而已,学生仍然脱离不了繁重的学习负担,综合素质也不见提升。要想达到期望的目标,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并且提升综合能力,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难以见效。我认为以下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
一、我们期望的目标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网络我学习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些物理课程,与我国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我发现他们大学所学习的很多内容正是现在我们高中所学习的。但是教学方式上有所差别。一小点内容我们花一整节课讲解,强化练习。他们只用几分钟提一下而已,然后讲解更深的知识。我们学一章的内容,他一节课就讲解完了。美国大学生能学懂吗?短短50分钟要掌握那么多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会课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动手探究,并且其能力也让我们惊奇。讲完电和磁,老师的春假作业就是动手制作一台电动机。那么他们的能力哪里学来的?高中又学习什么了?其高中教学内容显然是低于我们的。他们学习的只是一些基本知识,但更重要是在高中阶段已经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设计,探索的能力。而这正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后期创造力的基础。目前都知道孩子上学累,累在哪了?老师有一个误区,常常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教,都要从头讲到尾。而且讲的越细越好。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训练性、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一说到作业,学生想到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而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早已提出的素质教育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做题机器、高分低能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二、能力课的开设
在我们中学的课堂上,可以将每天下午最后一节或两节设置为第二课堂,开设一些能力性的课程。比如绘画、雕塑、音乐、甚至剪纸、布贴画、象棋等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制作。甚至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野外考察探险等。中国的许多传统工艺现在面临失传,也可以引入学校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从而传承下去,可谓一举多得。虽然有些课程早已经按国家规定开设了,但是很多学校却并没有落实。缺乏专业的教师,这些课往往由“主课”教师兼任,随便画画了事。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这些课往往也被主课老师兼并了。也有很多学校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或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只要落到实处都有相同的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学校并没有按照设计开展活动,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提出的一个噱头而已。为了实现能力课的预期目的,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以及相关硬件投资。同时教学考核上也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这些艺术能力类的课的全面开设,对于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改革、重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工程的全面启动和深入。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渗透着以全面、综合、创新、和谐发展塑造一代新人的理念。综合艺术课程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原有的音乐、美术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新架构的课程,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以及艺术课程实验教材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最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全面、创新、和谐理念的。这一新型课程出现伊始,就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醒目的亮点。
三、知识课的调整
传统知识课的教学也需要调整。我们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应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并不重要,获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教学的目标。因为知识在需要用的时候才有价值,而思路和方法却是每个人随时都要用到的,是一种能力。以高一物理的自由落体运动为例。物体的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但是生活的经验却不是这样。前辈物理学家经历了认识现象,分析实例,逻辑推理,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方法。最终从纷繁的生活中总结出真理。研究方法的价值远大于这个知识的本身。学生可以记不住自由落体定律,但是他应该记住:看到的现象不一定是准确的,分析总结出来的结论才是可靠的。教材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内容:介绍基本知识和培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还需要再降低教学难度,不要让学生在一个个高深知识点面前感觉绝望。
新版的人教版物理教材就很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以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为例。本章学习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其运动规律与我们的宏观经验截然不同,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这些结论。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直接按一二三的顺序罗列,学生记住就可。虽然在考试的时候能得高分,但也仅限于考试的时候。除了记住这些结论,学生没有其他收获。新版的教材按照历史展开,介绍当时物理学的现状,发现了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老的知识体系出现了矛盾,呼唤着新的理论。我们提出一种合理的假设,然后再证明它,从而获得真相。物理学史的重现不仅让量子理论变得顺理成章,更让学生学会了如果去探索一个新的领域。而后者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教材的改革我认为是很成功的,但是教师也要领悟这一理念,切不可为了教学的简化沿用以前罗列知识的教法。
最后,课堂教学毕竟还是老师担当主持人,教师的素质也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所以老师也还需要精心备课,力求引导自然,启发得当,知识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能事半功倍。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升了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能力型的人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