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强化。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主导作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锻炼了师资队伍。 (三)通过构建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行之有效的监控力度成为实训教学卓有成效
(二)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强化。“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主导作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锻炼了师资队伍。
(三)通过构建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行之有效的监控力度成为实训教学卓有成效的有力保障。使教师授课目标明确,教学文件更加规范,评价标准更能促进各种积极因素的发挥,各项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通过毕业生反馈跟踪调查,新的实训课程体系,使学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就业率指标明显有所提升。
(五)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我们认为可以完全推广到其他职业院校应用,以此缩短探索技能提高的盲从期,能够很好的加快职业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此外,还可根据自身实际,加以补充完善。
八、自我评价
(一)相对新实训课程体系而言
1、新实训课程体系科学性
(1)体现在行业对职业特定岗位技能标准的要求和行业部委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体现在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3)体现在技工院校专业性质、学科特点和特色。
2、新实训课程体系先进性
(1)渗透新的教学理论和新的实训理念。在办学模式上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理念,在教学理念上体现一体化教学思想。
(2)渗透新的内容。内容更新反映特定岗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新情况。
(3)渗透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充分利用岗位工种的专业化软件、设备进行虚拟、数字化和一体化教学。
3、新实训课程体系应用性
应用性强体现在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考评性。新的课程体系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从业能力,从而实现技师学院毕业生与企业零距离就业。
4、新实训课程体系推广性
在我省部分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推广性研究,出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分层次实训体系构建方案》,该实训课程体系逐步在实训教学中运行。
(二)课题主要成果
1、编写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编写三个专业课程标准36个
3、编写实训教材36部
4、编写三个专业实训管理制度1部和开发实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1套
5、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4篇
(三)不足
1、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践力度不大,需多层面反馈教学效果,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生与企业零距离就业。
2、一体化教材建设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材。
3、需进一步完善四个载体建设工作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跟踪调研工作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俊逸.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0).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东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践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