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白亦莉,鲁迅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当代女摄影家在摄影之路上的探索
有人说,观看黛安的照片,仿佛是绕到人类的背后去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自那些活于人们视野之外的人群,那些不受日常法度节制的灵性,或者可以看出人的本相。这些话说的有道理,但能于日常生活中看着些戴着假面具生活的人群,能看出另一种人性,又何尝不是真的?
一、黛安•阿伯丝走过之路
对黛安的解读,更多的时候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而不是一个所谓的摄影家的角度。因为,就目前来讲,摄影界对黛安的评价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家了,而是将她归为艺术家的位置,但是,在我们的头脑中,一个人无论她所成就的艺术天份有多高,她终究摆脱不了她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只有在这两种身份都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前提下,她才能去成就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摄影、和我们每个人眼中不同的人生。
对于黛安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个研究方向对我们今后自身的摄影之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伏笔,也为我们更好的理解黛安的摄影作品增添了一个新的突破口,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种趋势。同时,我们也要为了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着,努力着……
杜尚说得好:“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一个人,黛娄在这个世界上生动地活过了,按照她自己喜欢的方式,沿着她选择的方式一路地就这么走了过来,几近于一意孤行,仅此一点就是我们能轻易做得到的吗?
二、以女性摄影家的角度来解读黛安•阿伯丝的摄影作品
作为一个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女性,有着犹太贵族家庭的高贵血统,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无畏的勇气和生活所赋予她深邃的思想、纯洁的灵魂和用之不竭的创作天赋。所有有一切使她成为了世界摄影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所以在详细的分析了这个人物之前,我们不得不纵观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走进黛安•阿伯丝这位伟大女摄影家的灵魂之旅。
1923年3月14日黛安•阿伯丝出生在一个富商之家,她的父亲是一个极具艺术气质和创新才能的服装商人,她的母亲根据戏剧《第七天堂》女主角的名字为她取名“黛安”。1934才华年入道德文化学校读书,在这所学校里黛安度过了六年时间的系统艺术教育,艺术才华逐渐展露出来。这段求学经历使她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正轨。同时开始在地铁上跟踪观察那些怪人。当她在拍摄那些古怪极端的人时,她在摄影者身上探索的是一条关于人的自身戏剧化和自相矛盾的道路——这条道路摇摆在男人或女人以及他们本身所企图的身份之间。1941年4月10日,终于18岁的黛安•阿伯丝与阿伦•阿伯丝结婚,脱离了父母。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阿伦参加了美国陆军通讯部队,黛安也来到这里跟着阿伦学习,而阿伦则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回来教给她。这个时候黛安莫名其妙的精神抑郁症还是不时的烦扰着她,当她们不拍照片的时候,她就有可能陷入压抑之中,她的那些不着边际的梦想让她一直以最好的姿态抗拒着知觉,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成分成了她重新构思她的新希望的要素,她内在的现实就是她弥足珍贵的热情,她一直在向外世界的荒诞进行着挑战。
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黛安•阿伯丝的摄影作品
对大多数人而言,她所拍摄的对象是难以直接面对的。众所周知人们很难泰然面对一个你所认识的人熟睡时的面孔。并能准确地提示他的怪异之处,而一旦我们面对了,我们便会不可避免地被打动。当我们面对一个男扮女装者的目光时,观众和照片之间便产生了某种交流。而我们也正是通过敢于直面,才能治愈我们急于治愈的心理疾患。照片给了我们一个补过的机会——黛安作品中伟大的人性她起初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合法化了。当然,黛安对能够让人们展示他们的秘密而颇感自豪。她曾经说过:“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也同时是你要从零开始的时候,因为你必须为你的生活付出代价,就像大树一样,冬日的落叶是为了春天。”
在后期,黛安的所作所为似乎已经和她的被摄者合为一体了——不管是正常人还是畸形者,这也许是他们把自己展示于她的摄影当中之后,她向他们献出自我的一种方式,这种强烈的自我认可好像是她作为一个艺术家本性的一部分。
如果要在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女性摄影家身上找到什么共同点,也许有一点是比较显然的,她们渴望以全新的方式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但是又不会轻易地放弃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良心。无论是社会道德观念还是艺术感知方式,都处于一处动荡不安的交替状态之中。
心理学早已证明,女性的想象空间是异常丰富的,因为在现实和梦幻之间,女性的创造力也是巨大的,在黛安•阿伯丝的摄影实践当中,我们可以从她的艺术样式中找到灵感,可以看出黛安那种徘徊在现实与梦幻的交融之中寻找突破的精神。作为一名女摄影家,黛安始终在自我的节奏中寻找失落的世界。在她的镜头中,纪实也许不仅仅局限于痛苦,也有欢乐。年轻的女摄影家被黛安认为是美国最有才华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家之一,特别是她从原先从事的传统形式的摄影中脱颖而出,形成了极富个性的摄影风格,开创了摄影创作的新天地!
作为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女性,黛安在童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思想有时会有锐利无比的锋芒,有时却又令人捉摸不定。尽管她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但是平常人又很难把握她的价值取向。我们的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这样的观念也就结束了,于是一个更为激进的思潮就会扑面而来,让人们的心理重新接受新一轮的挑战。
女性主义运动只有和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结合在一起,才能更适应社会发展而存在,艺术界存在艺术家是多元性取向的问题,但一直不会被主流社会轻易认可。女性摄影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法国女权主义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女人这个词根据我的理解,是不能再现的,也是无法言传的,它高踞于并超越于任何名称和概念之上”也许对于一些人生的基本问题,女性天生就能回答,只要她们懂得倾听自己身心的呼唤,并使别人能够听见,只有女性重新敞开原始的生命之泉,人类历史的长河才不会因其消失而枯竭!(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5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