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等比重丁卡因腰麻合适剂量的临床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何君艺 樊素雄 王彦 发表于:2012-04-13 14:16  点击:
【关健词】等比重丁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丁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0.5%丁卡因计量分别为1.2 ml(6 mg,A组)、1.4 ml(7 mg,B组)、1.6 ml(8 mg,C组)。记录痛觉消失平面达T6和T2

 在剖宫产手术中,丁卡因目前仍在腰麻中广泛应用,主要是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作用时间长[1],但丁卡因用药剂量存在较大差异,而局麻药剂量是影响腰麻阻滞平面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等比重丁卡因L3~L4麻醉的效果,以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排除对局麻药过敏或有妊娠并发症(如妊高症、先兆子痫、前置胎盘)以及体重指数<20 kg/m2或>35 kg/m2,或身高<150 cm或>175 cm者。排除因麻醉操作失败或回抽脑脊液不畅者。三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常规监测,吸氧,麻醉穿刺前所有产妇均建立静脉通路。用羟乙基淀粉20 ml/min快速扩容。麻醉穿刺均采用右侧卧位,于L3~L4间隙进行穿刺,见清亮脑脊液流出后接装有1 ml(10 mg)局麻药的注射器,回抽脑脊液1 ml,顺利匀速注射局麻药,注射时间20 s。注射结束后回抽脑脊液0.1 ml,回抽顺畅则提示局麻药已全部进入蛛网膜下腔。拔出腰麻穿刺针后,向硬膜外行头端置管并固定,患者为仰卧位,手术床左倾15°。等比重丁卡因计量A、B、C、三组分别为1.2 ml(6 mg)、1.4 ml(7 mg)、1.6 ml(8 mg)。用丁卡因粉剂(50 mg,批号200911032,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加生理盐水配置成1%的等比重液。麻醉有效标准:注射局麻药后15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或以上后,45 min内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局麻药。如果低于T6,则以硬膜外导管加入1.5%利多卡因使平面达到T6以上。如果血压降至基础值的30%或SBP降至90 mm Hg以下,被定为低血压,静注麻黄碱5~10 mg。
  1.3 观察指标 感觉阻滞平面:采用体表针刺法,测定麻醉后感觉消失平面。记录腰麻后感觉消失平面达T6和T2的时间和例数。麻醉效果由术者依据肌松及产妇的牵拉反应分级。优:肌松好、产妇无不适;良:肌松尚可、牵拉反应可以忍受;差:肌松差、牵拉反应明显,需要静脉辅助用药。观察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等情况。蛛网膜下腔穿刺失败、注药结束后回抽脑脊液不畅、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导管误入血管需反复导管内冲洗,排除术中出现突发情况影响观察结果的患者。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系统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觉阻滞平面 三组腰麻后感觉平面达T6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达到T6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达到T2的例数明显多于A、B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阻滞平面达T6和T2情况分析
  组别 阻滞平面达T6
   阻滞平面达T2
  
   时间(min) 例(%) 时间(min) 例(%)
  A组(n=30) 5.1±1.5 18(60) 8.8±1.6 2(7)#
  B组(n=30) 4.7±1.2 26(87)* 8.3±1.7 5(17)#
  C组(n=30) 4.8±1.1 28(93)* 8.6±1.9 15(50)
  
   *与A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2.2 麻醉效果 B、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麻醉效果 例(%)
  组别 优 良 差
  A组(n=30) 9(30) 10(33) 11(37)
  B组(n=30) 18(60)* 10(33) 2(7)*
  C组(n=30) 19(63)* 9(30) 2(7)*
  
   *与A组比较,P<0.05
  2.3 三组不良反应及硬膜外用药情况 C组的低血压、恶心发生率分别高于A、B组(P<0.05),而硬膜外用药情况A组明显多于B、C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三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及腰硬外用药情况 例(%)
  组别 低血压 恶心 呕吐 硬膜外用药
  A组(n=30) 3(10)* 4(13)* 0(0) 12(40)
  B组(n=30) 6(20)* 5(17)* 1(3) 4(13)#
  C组(n=30) 12(40) 10(33) 2(7) 2(7)#
  
   *与C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腰麻起效快、效果确切,已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但腰麻用药量的差异,可能导致麻醉平面过高或过低,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剖宫产腰麻布比卡因合适剂量的探讨已有报道[2],但丁卡因合适剂量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0.5%等比重丁卡因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因重比重局麻药需要临时配置,增加操作步骤,感染机率升高,且对血液动力学会产生影响,易发生低血压且出现较早[3];另外,高渗葡萄糖可能会引起神经脱髓鞘病变,局麻药混合高浓度葡萄糖脊麻可增加神经损伤风险。与重比重局麻药相比,等比重局麻药扩散受体位影响较小[4]。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采用等比重局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又因子宫阴道生殖器由脊髓T12~L2和S2~S4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支配,而支配腹腔上部内脏器官的自主神经主要由T6~T12水平腹腔丛发出,故为减少手术的牵拉,麻醉平面应在T6以上。本研究发现三组达到感觉阻滞平面所需时间分别为13.9、13.0、13.4 min。结合剖宫产术的特点:胎儿娩出时刺激最大,一般自消毒铺巾至胎儿娩出需10 min,在注药后15 min开始手术,胎儿娩出时约为注药后2.5 min,此时一般已达最高阻滞平面,考虑剖宫产手术多为急诊手术,不允许麻醉诱导时间过长。因此,本研究设定麻醉有效的标准为:注射局麻药后15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或以上、注射局麻药后45 min内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局麻药。选择T6的感觉阻滞平面为界限,高平面阻滞如T2及以上感觉神经阻滞会导致术中的并发症如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C组的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A组麻醉效果较差,B组在达到较好麻醉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剖宫产手术时,低血压的防治非常重要。低血压发生注药因交感神经阻滞以及主动脉和腔静脉受压所致。低血压不仅引起产妇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还减少胎盘灌注,导致胎儿抑制。本研究采用羟乙基淀粉进行快速扩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梁桦等[5]研究表明,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扩容,在剖宫产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还能减轻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的高凝状态。另外为预防低血压,还可以采取左侧倾斜15°体位,以减少胎儿对腔静脉的压迫。当然,产妇脊髓麻醉平面的扩散,除受药物容量、浓度、比重、注射速度等影响外,还有身高也是重要因素。吴长毅等[6]依据身高调整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布比卡因的剂量,结果表明,身高在160~165 cm时应用8 mg(0.5%布比卡因1.6 ml)进行个体化用药,不仅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研究产妇身高与文基本相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