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期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变革
在现代国家的治理结构中,政府、市场与社会是三大基本制度构成要素,而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则直接决定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与治理绩效。在人类历史上,自由市场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增长,并在许多方面提升了个人自由,但是,它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环境问题。长期以来,在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战略下,我们忽视了市场化的社会结果及其对国家治理构成的挑战。经济发展所带动的社会结构变迁与旧有社会管理体系之间的冲突在1990年代开始显得尤为突出:以产权多元化和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促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急剧转型时,亦使得与传统社会结构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机制失灵,变迁的社会结构与旧有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冲突因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增多而被不断放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失败或者受损的利益群体正在凝聚其影响力,并开始以各种版本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进行抗争,组织化的利益群体正处于形成的早期阶段。[1]现实已经昭示,我国社会管理已到转型阶段,国家治理必须要予以回应,重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成为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治理理论为指导,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治理理论充分肯定了社区互助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在介于市场经济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社会领域内积极活动并且依靠自身资源参与管理共同关切的社会事务,在某些领域,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甚至比政府拥有更大的优势。”[2]社会的治理从政府一个中心转向多个中心,各个中心形成一种合作网络。中国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中,自上而下的人为的行政限制越来越减少,公众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治理过程的机会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自由、自主、自治和志愿服务的意识也逐步觉醒和培养起来。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促使大量具体的社会职能转移到“第三部门”,催生了第三部门与政府对社会的联合治理,而这种多元治理模式也将为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绝好的机遇。
二、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当前大量社会矛盾集中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化解矛盾和消除安全隐患的重点、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而基层政府面临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问题却显得准备不足,社会管理面临重重困境。
(一)社会管理理念滞后
当前,计划时代政治国家与经济社会高度同构的体制正日趋解构,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力量乃至思想文化观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社会管理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最大限度平衡、整合各阶层的利益,缓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从而使社会趋于稳定发展。然而当前基层的社会管理仍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强政府—弱社会”的管理思维,政府和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关系,管理理念滞后。
(二)社会管理主体单一
在现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基层政府仍然是绝对的主体,虽然名义上城镇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是自治性质的组织,但两者明显已经“行政化”。社会管理的一元化导致两个后果:一方面政府包揽一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社会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真空地带。在“有限政府”时代,乡镇基层政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有限,其所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亦不能涵盖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强势使社会缺乏明晰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框架,社会组织的发育依靠政府推动致使社会力量的作用无法发挥或发挥不到位,在政府无法独立承担社会管理重任的情况下,其他管理主体却因为发育不良而无法弥补缺憾,政府与社会组织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势必造成社会管理的不及。
(三)事权与财权不对等
分税制后地方政府中的上级与下级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现象愈发明显,财权逐层上移,事权逐步下移,乡镇政府财权空间被逐级压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县镇基层财政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乡镇政府却服务和管理着最大比例的人口,直接面对和承担的经济管理事权和社会管理事权十分繁杂。经济上缺乏自主权,财源不足造成基层政府行政能力弱化,社会管理的经费缺口很大,再加上“政治承包制”引发的晋升压力,基层政府的干部一年到头忙于各种各样的指标检查和应酬政治,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社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服务供给短缺以及社会管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基层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如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利益纠纷和冲突化解缺乏正常的社会性解决渠道,导致到政府上访、示威、冲击政府机关等直接向政府施加政治压力的事件增多。
(四)社会管理专业化水平不够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初产生于民间慈善救助活动之中,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政府财政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直接服务”的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及受到政策制度环境等的制约,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立还需时日。首先,受到社会意识与税收优惠限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融资渠道单一,社会筹资困难。经费的缺乏,成为制约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和专业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其次,政府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了解不够,缺乏信任,因此难以把其社会管理职能转移或委托给社会工作机构,而那些已经争取到政府转移职能或服务的机构又面临行政化的压力,难以维持自主、专业、规范的运作;最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刚刚开始发育,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较为混乱,透明度低、公信力差,民众对其信任程度不高,难以得到义工或志愿者的支持。
(五)社会管理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欠缺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及现代性的扩张,我们所处的社会日益具有极度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的风险性,日益陷入“风险社会”之中。而我们的社会管理还停留于传统的管理和控制阶段,无法对风险进行防范与应急处理。一面是无“主管机构”的社会新单元、社会人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加剧,网络行为活跃,需要大幅增加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投入;另一面是社会管理体制中多头管理与管理真空并存,管理队伍“质”、“量”告急。社会管理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执法无力与执法暴力、行政傲慢与行政无能并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