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教学经历看社会教师的处境和选择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斌 发表于:2011-07-22 09:57  点击:
【关健词】教学经历 教师处境
从我的教学经历看社会教师的处境和选择。期待着政府有更好的政策,重视我们的教育。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专心致志于自己专业的成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去。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小说,书名叫《沧浪之水》。在主人公池大为的日子里,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倒影。那就是兢兢业业工作,天天“为人师表”;夹着尾巴做人,有点自命清高;手头经常拮据,心情经常不好;说起结婚、住房,最怕与人比较。(其实,这种生活的感受并非从来就有。)那么,这种生活感受给我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呢?请看我的教书简历。
  
  打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温师院政教系毕业后,我就开始了教书生涯。然而直到21世纪最初的一年,十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评上中教一级,没有获得一次区级荣誉。(一般来说,一位教师经过“八年抗战”,或是“十年磨一剑”,中教一级就可能得手了。)而我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我作了一个思考。
  在这期间,除了担任事务性很强的班主任、级段管理工作,而花费了相当的精力外,我任教的科目还有经常的变动,而每次变动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
  从教思政转到教社会,我当时25岁,开始想解决个人情感问题,我向学校提出不要安排我当班主任,否则谈恋爱也没时间。学校方面说,那你教社会吧。我说,那就教社会吧。然而,谈恋爱要花钱,可教师的工资确实太少了。怎么办?我的想法是,先打点经济基础,再找精神寄托。第二年,我对领导说,能不能让我改教语文,再当个班主任,这样可能带上个把寄读生。要知道,教社会、思政这样的边缘学科,要带生简直是不可能的。学校考虑了一下,同意了我的要求。我教上语文了。然而事与愿违,一年未到,我却患了一场大病,请了一个多月病假。为了保全身体,我重操旧业,又教起了社会。不久,我报考了温师院的本科函授。1999年12月,我结婚了。为了减轻财政赤字,我又当了班主任。
  就这样翻来覆去,直到2002年12月,我才评上了中教一级的职称。从登上讲台到成为一级教师,我花掉了整整十二个年头,这是人生中最青春、最可宝贵的十二年啊!这十二年,虽然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不能说是光阴虚度,但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分散了精力,再加上缺乏教科研意识,不注重参加教学竞赛,我的专业成长相当迟缓。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就是,随着所教科目的经常变换,知识结构有所更新,专业教学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如此而已。二○○三年元旦,老同学聚会,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我落伍了。我的心里空荡荡的。今后,我该怎么办呢?就在这时,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了。
  新课程实验以前,我们教师经过学习、培训,初次接触新课程理念,觉得很新鲜。因为原来那种主要由教师讲授、或是师生讲练的教法太传统了,课堂太静、太沉闷了,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别提健康人格的养成了。
  新课程的理念,根本的是一条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然而,真正实施起来,觉得太难了。以课堂教学为例,枚举有三。
  一、上课前,备课难。以前的备课,主要从教师的教的角度去考虑这节课怎么上,教师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理清了,找几个练习题用来巩固、检查一下,备课好像就完成了。但是,现在不仅要了解教材内容,更要查找、筛选能导出书本上这些结论的生动、感性的素材、资料,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情感发展规律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目标的落实提供支持和帮助。简单地说,课前要做多媒体课件,再去上课。加上我们的课程《历史与社会》涉及到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要做成一个像样的课件,特别是原创性的课件,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很大。
  二、备课难,上课更难。备课备得再好,无非是教师的一种预设,课件做得再好,总有预设的痕迹。新课程要求课堂应该有生成性的东西;而上课时,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产生的疑问、想法却不一定与教师的预想一致,这时课件可能会成为一种累赘。不用吧,可惜,用它吧,可能变成了“强扭的瓜——不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两难困境。对于教师,如何适应学生群体的认知习惯,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程序,纠正教学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加强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三、我认为,在上课时,最难的莫过于教师对学生活动(包括回答、讨论、表演等各种生成性活动)的点评。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说、做、看,在感性体验中思考、领悟,于是剩给教师的时间就不多了。作为教师,你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往往就体现在用简练的语言来归纳上文,承接下文,补充资料,评价学生,引领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这真难!
  在这次巡回上课中,到三所学校分别上了一课。在一次评课活动中,既说优点,也提建议。有位教师坦诚布公的意见给我上了一课,他指出,我在让学生说说“三顾茅庐”的故事时,一位学生讲得很简单,我当时这样评价:这位同学的概括能力很强,把三次合成一次说了。我本意是“大事化小”,给这位学生“台阶”下。这位老师接着说:据他观察,这位女学生在我点评后有些脸红,在接下来的课中,再也没有举手的兴致了。听了这位老师的话,我才意识到,我的一句不经意的话,竟伤了一位少女的学习自信心。
  新课程的实施,真的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在具体操作中,困难和挑战并存。但是,在区教研室、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本学科成员的通力合作下,加上我自身的努力,我的专业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我的一个教学设计获得区一等奖,在区中心教研组活动开出了一节公开课,经过几轮比赛,我被评为区首届“课改之星”。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给予我帮助、支持的领导和我的同事们。因此,我也特别珍惜这次讲话的机会。为了能给大家有点值得思考的东西,我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和痛处,剖析自己的思想历程,说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最后,我想用这么几句话,总结我的发言。
  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容易打胜一场战斗。当我们排除外界和内心的种种干扰,一心一意地做某件事时,我们就可能更接近成功。面对困难,只要我们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我们就容易克服困难,赢得挑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