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目录类著录特色漫谈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林艳苹 发表于:2013-04-11 23:31  点击:
【关健词】《四库全书总目》 史部目录类 著录特色
 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共697卷,著录目录学著述47部。关于目录类的著录特色,学术界鲜有论及。《总目》目录类著录特色亦相当明显,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借此可探寻《总目》编撰者的目录学思想和治学方法。

      《四库全书总目》正式著录典籍的数量是3 457种,79070卷,每一类之后附有存目,数量为6766种,93556卷。“自汉以后,簿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矣”。《总目》在中国古代目录学、版本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值得我们开展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总目》的编撰人员中有当时著名的学者,如纪昀、戴震、邵晋涵等。这些学者本着求实的学术精神编撰《总目》,并由纪昀统一定稿。在《总目》的著录上,体现出明显的特色,本文试总结如下:
  其一,在内容上,标明考证的经过,真实可信。古人治学,讲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并进行必要的考证。笔者仅就《史部》目录类提要为考察范围,揭示所蕴涵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
  《总目》对目录类书籍做著录时,有的考证存佚情况,如《宝刻丛编》著录中有云:“《汝帖》十二卷,《慈恩雁塔唐人题名》十卷,以及《越州石氏帖目》,则他书所不载,而亦藉是书以觇其大凡,亦可云有资考证者矣。钞本流传第四卷京东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十一卷廉凤路、河东路,十二卷淮南东路、西路,十六卷荆湖南路、北路,十七卷成都路,并已阙佚。十五卷江南东路饶州以下至江南西路,亦佚其半。”
  有的著录则标明校雠的方法,如在对《文渊阁书目》的著录中谈及“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於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
  有的著录考订书名。《经义考》篇云:“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初名《经义存亡考》,惟列存亡二例。”
  有的著录校定篇数。《兰亭考》篇云:“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兰亭博议》十五卷。”又如在对《直斋书录解题》的著录中有云:“然《读书志》今有刻本,而此书久佚,仅《永乐大典》尚载其完帙。惟当时编辑潦草,讹脱宏多,又卷帙割裂,全失其旧,谨详加校订,定为二十二卷。”
  其二,在写法上,对比类比,突出特点。余嘉锡认为中国古典目录最突出优点即在于提要的撰写,《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是历代提要的集大成。王重民称赞《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总结了刘向以来的,特别是宋代公私藏书目录编写提要的方法方式,汲取了清代《读书敏求记》和朱彝尊及常熟派校书家所写题跋记的方法和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反映图书的版本、文字、内容,特别是结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囊括了辑录体、传录体、叙录体等多元特点。笔者仅从写法上考察,对比类比,突出各目录书籍的特点。
  在对《文渊阁书目》的著录中将此书目与他书比较,云“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於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士奇等承诏编录,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以塞责。较刘向之编《七略》、荀勖之叙《中经》,诚为有愧。”
  又如:在《钦定天禄琳琅书目》著录中有云,“其书亦以经、史、子、集为类,而每类之中,宋、金、元、明刊版及影写宋本各以时代为次。或一书而两刻皆工致,则两本并存,犹尤袤《遂初堂书目》例也;一版而两印皆精好,亦两本并存,犹汉秘书有副例也。(案事见《汉书·叙传》。)”又有篇考核例略异同,在对《遂初堂书目》的著录中有云:“分子为十二门:曰《儒家类》、《杂家类》……《医书类》。分集为五门:曰《别集类》……《乐典类》。其例略与史志同。惟一书而兼载数本,以资互考,则与史志小异耳。”
  其三,在语言上,用语精当,议论公平。
  在《文渊阁书目》著录中有云:“士奇等承诏编录,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以塞责。”又如《吴中金石新编》著录中有云:“许浦、湖川塘诸记,亦具列疏浚之要。皆取其有关郡中利弊者。而於颂德之文,谀墓之作,并削而不登。其用意颇为谨严。且多有志乘、文集所未载,独赖此以获传者,亦颇足为守土者考镜之资。”分析此篇获得流传的原因。
  再如《千顷堂书目》著录中有云:“既以“四书”为一类,又以《论语》、《孟子》各为一类;又以说《大学》、《中庸》者入於《三礼类》中,盖欲略存古例,用意颇深。然明人所说《大学》、《中庸》皆为“四书”而解,非为《礼记》而解。即《论语》、《孟子》亦因“四书”而说,非若古人之别为一经,专门授受。其分合殊为不当。《乐经》虽亡,而不置此门,则律吕诸书无所附,其删除亦未允也。”
  再举一例《经义考》著录中有云:“彝尊是书,乃以专说一篇者附录全经之末,遂令时代参错,於例亦为未善。然上下二千年间,元元本本,使传经源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详赡矣。至所注佚、阙、未见,今以四库所录校之,往往其书具存。彝尊所言,不尽可据。然册府储藏之秘,非人间所得尽窥。又恭逢我皇上稽古右文,蒐罗遗逸。嫏嬛异笈,宛委珍函,莫不乘时毕集。图书之富,旷古所无。儒生株守残编,目营掌录,穷一生之力,不能测学海之津涯,其势则然,固不足为彝尊病也。”可见其分析说理极为透彻,对学者的疏漏之处进行恰切的分析和阐述。令人信服,可以看出编纂者的“议论之公平”和“瑕瑜不掩”的用语风格。
  参考文献:
  [1]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 [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993年缩印本。
  [3] 程国赋、蔡亚平, 《论<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及著录特点》 ,《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4] 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作者简介:林艳苹(1979年11-),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发表流程:提交论文----推荐期刊---确定后付定金(填写资料)---审稿---录用通知---全款-----出刊后杂志社寄杂志(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