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共图书馆的共享特征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周会会 发表于:2011-07-18 10:26  点击:
【关健词】公共图书馆;共享
共享性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公共图书馆的共享是建立在全面、平等、现实需求基础上的。共享的全面性是指读者对图书馆的共享应包括所有的信息资源以及其他各种资源。共享的平等性是指读者在共享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时不会因主体的年龄、性别、学历、背景、社会地位等

在古代,即便是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对于渴望知识滋润的贫寒学子而言,仍然是奢侈品。与此同时,很多藏书家却是惜借如金。晋代的杜预,其人淹通经籍,学识渊博,为政谋战也多建树,独独对自家藏书顾惜甚重,他在《与子耽书》中郑重告诫儿子:书“勿复以借人”。[1]唐代的杜暹则把借书与孝道联系起来,认为把书借给他人是对祖宗的不孝之举,他在自家的藏书卷后还手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来训诫子孙。真正改变读书人“借书难”局面的当是我国二十世纪初期现代意义上公共图书馆的诞生。
  1 共享是公共图书馆的特性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从经济学角度上讲,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其职能是满足国民的公共阅读需求。公共物品即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不同,是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产品。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部分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这部分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不会将其他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大家都能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由于公共图书馆不完全具备公共产品的上述两种特性,故被称为“准公共产品”。[2]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决定了其全民共享的必然性。试想,如果全民共享不能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那么公共图书馆又何异于古代私家藏书楼呢?
  2 公共图书馆共享的全面性
  共享的全面性是指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是全面的而不[JP2]是单一的。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共享的广度与深度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果。如浙江图书馆为了让大众能够全面共享其馆藏家谱,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创新工作思路,从保存、利用和应用几个层面综合考虑,既保存资料注重学术性,又强调实用满足普通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多项检索、阅读手段,展现谱籍特点,实现谱籍在线应用,成功开发了足以让大众全面共享的“浙江图书馆家谱全文数据库”。不过,现在仍有一些图书馆没有很好地理解或落实公共图书馆的共享性,如对馆内部分稀缺的文献资源设置种种外借障碍,有的在复印、扫描等服务项目中收取远远高于成本的服务费用,有的把馆内部分场所用来进行商业经营,等等。这些做法不仅狭隘,而且有违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当然,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多经费拮据,相当数量的基层图书馆甚至举步维艰,因此,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共享障碍也不切合实际。要彻底实现公共图书馆全面共享,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来保证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行,同时,还要给广大图书馆员提供较为优厚的待遇,确保他们能专心投身于图书馆这项服务于大众的公共事业。
  3 公共图书馆共享的平等性
  共享的平等性是指读者在共享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时,不因其主体的年龄、性别、学历、背景、社会地位等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既是文化产品成果的展示台,又是文化休闲的公共场所,理应担起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重大责任。[3]可以说,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的共享性正是基于当代民主社会公民主体的平等性,这种共享是平等的共享。其实早在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就已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及受教育程度”。2002年,国际图联发布的《格拉斯哥宣言》则进一步表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应起到维护获取知识自由的作用,要一视同仁地为用户提供资料、设施和服务,不允许出现因种族、国家和地区、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宗教或政治信仰等任何因素引发的歧视。[4]这些都显示了国际相关组织对于实现公共图书馆共享的平等性的决心。近年来,很多公共图书馆为了确保不同人群共享资源的平等性,采取了不少方法。如南京图书馆心系弱势群体,不仅专门设有为视障群体服务的阅览室,还与南京市残联、盲人协会等单位合作,定期免费邀请盲人到图书馆借阅、参加“国际盲人节演讲会”等活动;[3]浙江图书馆除了开办盲文图书馆等来开展对盲人的服务外,还增加了推荐阅读书目、欣赏经典影片、进行中小学生安全自救教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面向未成年人的免费服务活动,制定并实施了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的一系列优惠服务措施。[5]
  4 公共图书馆共享的现实需求性
  共享的现实需求性是指公共图书馆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及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与时俱进,面向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共享内容。很多公共图书馆针对共享的现实需求性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有的开设免费讲座,如浙江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在原有“假日讲座”的基础上,推出了旨在“传播先进文化、提升文明水平”的“文澜讲坛”。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不同层次和系列的讲座、报告300多次(包括浙江文化名人系列、名校校长面对面系列等),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宗教、教育、法律、历史等诸多方面。还有的公共图书馆积极运用新技术来拓展新业务,与其他同行共建网络图书馆,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渠道,切实提高先进网络文化的传播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管理中心设在浙江图书馆的浙江网络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以全省公共图书馆为成员馆的数字化图书馆。它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最新发展成果,整合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文献资源,开发了读者认证系统、馆际互借系统,为各成员馆提供包括读者认证、书刊目录统一检索、图书馆纸本借阅、电子资源下载、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等内容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由于读者满意度高,浙江网络图书馆顺利入选“2009年浙江省文化传播创新十佳网站”。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中国藏书楼(壹)[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27—12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