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如果不能实现共享,不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服务,实在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馆藏资源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源共享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针
(一)以人为本,读者第一。在图书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集中体现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视读者为我们工作的主体,以满足读者需求,所以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提高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投入,要依照藏为用的人本观念,按照读者的需求进行采访,减少死书,提高馆藏资料利用率。我国古代图书馆是以藏书楼的形式存在的,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藏书,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目前虽然大多数的图书馆都已经或多或少地介入了数字的成分,但骨子里依然很传统,最突出的表现是:一谈到图书馆,开口第一句就是问你的馆舍有多大?馆藏有多少?年经费多少?人员有几位?而评判一个图书馆大小的标准也是基于以上几点。因此就有不少的馆员终身以此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并以不断扩大为荣。不过最近几年已有馆员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他们认为:“图书馆在社会角色、功能定位等诸多方面需要重新思考、重新论证和实践。特别是在信息网络环境条件下,文献信息的数字化、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网络信息的无障碍传送、信息资源产业化、用户市场的培育和职工素质的培养等,都是需要认真正视并加以实施的课题”。图书馆的馆藏以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目标,关键是用而不是藏。
(二)突出重点,坚持特色服务。公共图书馆是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推动本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具有传播文献信息,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职能;图书馆的发达程度,成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公共图书馆则应在综合性藏书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点,以该地区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所需的文献为重点藏书。
(三)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图书馆应结合馆藏优势、重点学科资源、本地人文地理经济资源等,明确特色馆藏的定位,尽可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已有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集中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开发特色数据库,扩充和开发特色馆藏,还可以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包装,通过建立导航系统向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由此提升网络时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价值。
二、积极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途径
(一)加大投入先进技术设备的力度,做好硬件工作。未来的图书馆将是以先进技术装备来传递,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图书馆,而加大文献信息开发的力度,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仅靠手工操作是不行的。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起一个具有视听、复制、增补功能的先进技术设备系统来开发信息资源,以便能准确、可靠、快速地传递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并以网络连接为手段,把特定的信息提供给读者。
(二)努力提高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水平,搞好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网站,而已建成的网站中许多在进行不间断的更新和维护,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日益广泛的注意,随着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将网站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把网站作为增强服务和自身竞争力的手段来进行“建设”而不是自说自话、以自身为中心来“建立”,那么,公共图书馆网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将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多数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上都会设置有基本的栏目,比如:本馆概况、读者指南、馆藏资源、电子数据库栏目以及本馆的一些特色资源等等,架构了图书馆基本的数字化形象,在网上体现出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内容。
在网站建设上,一方面要克服只重视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以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代替整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树立“现代、开放、合作”的观念,加强在本地区、本系统内的统一规划、协调采购和建设,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的要求,突出本馆的特色化建设。各公共图书馆均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参与大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同时将自己的特色馆藏文献数字化并提供上网服务,将是对其他图书馆的虚拟馆藏的最好补充。一方面要发展自己馆藏的特色建设,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用户需求的、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收集起来,通过加工分类,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并使这些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信息产品,并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的环境,使图书馆信息的传播、资源的共享扩大到全球范围内;另一方面要根据本馆特色,有目的地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使本馆需要的、有限的网络资源组织起来,以利于用户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四姣.图书馆资源建设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