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保存着"世界的全部记忆",在知识是人类共同财富的意义上,图书馆事业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包括初级阶段的文献资源共享,即合作采集、联合提供检索条件、发放通用借书证等;另外,还包括高级阶段的文献资源共享,即合作建设馆藏、合作编目与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及参考咨询服务的文献资源的网络化共享。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优越性在图书馆界已达成共识。早在上个世纪末,两部一委联合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任务,并要求"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多想办法,挖掘潜力,把图书馆工作搞上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信息交流中的广泛应用,联机检索系统迅速发展,这使得图书馆资源共享突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形成了网络化资源共享,包括合作建设馆藏和网上参考咨询。文献资源建设是研究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的藏书体系,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能够有效地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文献馆藏,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随着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文献与信息的全球化运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便利。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产业机构大规模介入信息服务,随着利用信息观念的改变,图书馆也开始引入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文献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全方位、综合化的文献,需要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文献。因此,如何发挥文献资源的整体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个文献单位协作进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文献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现状
观念落后:观念图书情报界虽然在理论上认可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但顽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仍有着巨大的支配力量,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阻碍了资源共享的进程,落后的观念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需求。
资金不足:经费紧缺一直是困扰着图书馆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尽管国家为解决图书馆经费不足加大了投资力度,但由于书价上涨太快,仍显得杯水车薪,如为了应付定级考评或上级检查,追求数量上的递增,忽视图书质量的保证,更谈不上藏书构成的合理配置;重藏轻剔:因为新书补充较少,已陈旧的老化的图书舍不得剔除,整体图书老化现象严重。
文献资源贫乏:文献资源贫乏是影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未形成完整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目前图书馆仍以传统的方法收藏、流通和使用文献,纸质载体也是文献部门收藏的主要对象,缩微技术、计算机尚不普及,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文献资源共享,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达不到我国科技发展的要求。加之出版社轻质量重数量现象导致图书复本急剧减少,拒借率增加。
三、如何有效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一)加强文献资源共享意识
我国图书馆界受封建藏书楼的思想影响较深,这种传统的思维观念制约了人们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资源共享的深刻意义。资源共享意识是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关键,在各图书馆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倡和推行全局观念、资源观念、合作观念、双赢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强化共建共享意识。
(二)制定文献资源共享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馆际之间的合作,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采用法制手段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例如,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的运作标准。引入市场观念,通过资源适当的有偿共享,带动文献信息资源及诸如设备资源的非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利用多种渠道引入馆藏
老式的最基本的购书方式是到新华书店、图书批销中心等地采购,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精力。目前,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图书馆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购书,提高图书采购工作效率。另外,每个图书馆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合理的配置文献资源,要全面了解分析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及其需求内容,把本馆藏书看作是整个图书情报系统藏书的一部分,要了解分析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及其需求内容,各馆之间把参与每项共享活动看作是对图书情报系统建设的贡献。
(四)推进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化
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在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同时,还要注重建设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推进文献资源网络化进程。一方面可以从宏观上对网络建设布局实施调控;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在网络内部建立明确的共享关系。网络是文献资源共享的运作系统,只有将分散、多样的数据库集中、统一起来,形成较为集中的信息网络,才能真正发挥文献资源共享的巨大作用。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率的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开发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文献传递服务的新模式。建立以最终用户为服务目标的新型管理和服务形式,在技术实现上提供专门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率及馆藏文献的整体利用率。各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条件,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型走向开放型,转向着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服务方式,不断调整自身的馆藏结构,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将馆藏地方文献转化成数字化文献,从方便利用的角度再进行知识重组,开发二次、三次文献,积极扎实努力地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新面目。
参考文献:
[1]邹婉芬.我国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5,(11).
[2]张丽平.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