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模式
1.1 发展型政府
世界银行1993年的《东亚奇迹》专题报告,从东亚经济奇迹中总结出来“发展主义”政府的观点。所谓发展型政府,就是能够自主地制定有利于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经济政策的政府,是一种经济建设型政府。发展型政府的概念最早是由约翰逊提出来的,他用“发展型政府”模式区别于苏联中央计划型模式和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主要用于解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现象。研究表明,东亚政府在特定的经济发展时期内对经济的干预非常频繁与深刻,甚至有意扭曲价格信号,故意将价格弄错,从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东亚政府还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行政指导等手段,进行贸易保护,以利于某些特定行业的优先发展。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几乎都把经济发展作为执政的首要目标,一定意义上这种发展型政府对东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1.2 权威主义政府
二战后到80年代末,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普遍的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某种专制或“半专制”的特点。比如韩国、泰国的军人政治,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一党执政。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权力被长期垄断,形成了具有高度权威的政府。它们几乎都一致地奉行由政府权威来规范和保护私人企业的办法,并以政府决策来防止市场的过分低落或高涨,充分增加就业的机会,提高国家的控制能力和对社会利益集团的再分配功能。政府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推动力,而政府权威则是东亚政府推动力的主要能量来源。
1.3 中性政府
中性政府也是部分学者对东亚政府行为中的成功因素的重要总结,其源泉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的“泛利性集团”。中性政府是面对社会利益集团之间争斗时采取中性立场的政府,是不偏袒或不依赖任何一个社会利益集团的政府。当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东亚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构建中性政府,从而更容易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更关注人民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中性政府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广泛的代表性,不偏向于社会的任何一个特殊利益集团,而是广泛代表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二是自主性,法律监控下的自主性可以让东亚政府免受利益集团的左右,更公正的制定和执行政策;三是把长远利益摆在首位,从而能够抵制部分民众对于短期分配的不合理要求。
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实质上是发展型政府、权威主义政府与中性政府的结合形成的新国家主义,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充足的动力和有效的保障。
2.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状态
2.1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后发优势
发达国家已基本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大部分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企业和中介组织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更新、产品服务的升级等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唯有让企业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去判断和摸索。对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来说,产业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更新、产品服务的升级大多数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和成果。因此,东亚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借鉴和采纳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这就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当时市场的后发优势。所以,其发展路线和模式已具有很大的可预见性,政府有能力和必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适当的作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2.2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二战结束后,东亚经济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民间企业的协调能力较弱,中介机构数量有限,市场机制不健全且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市场和民间部门自身很难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解决市场失灵等经济问题。因此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政府运用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有很大的空间和必要性。从政府干预的有效性角度来看,当时市场中的经济关系单一,信息简单,政府有一定能力和条件进行干预和协调。当经济发展日趋成熟,市场和民间部门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政府的信息缺陷愈加突出,政府干预性政策运用的范围就会受到限制。
3. 总结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模式与市场状态是东亚经济奇迹产生的主要条件与背景,也是区别于其他经济体的重要特征。只有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中,东亚政府和市场才能如此有效的发挥自身作用与职能,统辖社会公共事务,扶持和引导企业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翁博,关于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分析——论发展型政府在东亚奇迹中的作用[J],时代经贸,2008,(5):10-14.
[2]全毅,东亚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奥秘[J],和平与发展,2009,(12):36-41.
[3]张鑫,当代东亚威权主义模式体制性疲劳分析[J],国际观察,2003,(1):52-61.
[4]房尚文,中性政府:金融危机预防之道[J],人民论坛,2010,(04):19-22.
[5]于萍,张双玲,陈金库,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