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柔性管理的实质、作用及与刚性管理的区别
(一)柔性管理的实质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其实质就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识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它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高级的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的管理。柔性管理本身包含了有关理性、心理、思维、激情、管理者魅力和无为而治等一系列思想
(二)柔性管理的作用
1.柔性管理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工业社会,财富主要来源于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主要来源于知识。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柔性管理,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柔性管理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经营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必须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做出必须快速。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严格的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3.柔性管理能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始终把消费者作为管理的起点和终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顾客为前提,即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柔性管理成为必然。
二、我国企业实施柔性管理的限制因素
(一)人员素质各异
由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许多企业还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因而也限制了柔性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尝试。柔性管理要求企业组织提高对市场的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而且我国企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人员没能掌握柔性管理技术。
(二)过于注重行政管理
推行行政管理,施行以命令为中心的行政管理,能够支配起员工的行为,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这种命令式行政管理,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在中国的企业里也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正由于此,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至今还是“粗放型管理”。
(三)对企业文化的不重视
办企业,产品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而企业文化则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如果不细心观察,甚至连感觉都感觉不到。经营者对产品是硬手抓,而对企业文化则不闻不问。但企业文化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对企业影响很大。目标是否明确,职工是否有凝聚力,发展是否有后劲,失败了能不能东山再起等,都是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功效。轻文化,重产品,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柔性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没有了那多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缺乏规章制度的时候如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呢?这时就需要一只无形的手起作用,这只无形的手就是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它的精神所在,而现在中国很多的企业跟世界级的企业有很大一段距离,其根源就是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点来作为规章制度以外的更好补充。
三、我国企业如何实施柔性管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实施柔性管理
1.管理决策的柔性化
(1)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柔性生产是一种新颖的生产模式,要求企业更新传统的经营观念,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从柔性生产、柔性管理的上述特点和要求来看,柔性管理具有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成本观念、人本观念、全局观念、权变观念等。离开这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指导,柔性生产的效果和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柔性管理必须实现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柔性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注重感情投资,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强调人际关系,重视“一专多能”的多面手的培训等。
(2)推行柔性管理方法。柔性生产客观上要求具有柔性的管理方法。制造企业应大力推行柔性战略、弹性预算、动态计划等各种灵活可变的管理方法,以获得以变应变的效果。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和僵化,使得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被动乏力。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计划工作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相当薄弱,落后的计划方法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柔性生产的瓶颈,企业迫切需要革新僵化的计划方法,增强计划系统的柔性。
2.奖酬制度的柔性化
柔性的奖酬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及用工制度变革的需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企业在追求以人为本的良性循环时,把员工的高素质与高收入作为起点和汇合点,把企业效益与人本结合,在奖酬制度中主要表现为其较强的透明度和适应性,把它作为柔性管理的手段,用于激励员工和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二)我国企业在进行柔性管理改革时应注意的问题
1.自我完善的柔性管理不是放任自流的管理。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
2.适应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对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来说,运用柔性管理效果较好。高素质员工往往从事的是创造性的活动,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个智力探索过程,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且智力活动本身难以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奖励依据,势必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石油大学出版社.
[2]波 特.马金组织和心理契约.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