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时期影响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几方面因素
1.1 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旅游开发的深远影响
(1)部分景点在库区蓄水后被淹没或失去原有的游览价值。受三峡工程的影响,库区蓄水水位达到175米时,受淹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有的景点被淹没,永远地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据测,受影响景点合计39处,约占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13%,对三峡的整体面貌有很大影响,旧三峡留给人们的印象正慢慢淡去。
(2)三峡工程催生了一些新的景观、景点,改善了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蓄水完成后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大面积连片人工湖泊以及峡谷、岛屿、溶洞等新景观,据测,新增添的旅游景点有37个峡谷,11个湖泊群和14个岛屿及半岛,共同构成了“高峡平湖”的新三峡美景。
另外由于水位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沿江及其他一些景区的开发条件,长江主航线和乌江、大宁河等其他支流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部分旅游景区的进出更加方便、畅通,更有利于这些景区的开发。
(3)三峡大坝已然成为新三峡旅游的特色资源。三峡坝区总面积为15.28平方公里,作为独一无二,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对游客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每年参观坝区的游客人数超过200万,并且连续5年平均保持20%的游客增速,从而使原来流水线状旅游带变成以大坝为中心的驻地旅游区,游客的停留时间更长,住宿率大为提高,三峡大坝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又一增长点,给库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2 三峡库区移民的影响
规模空前的三峡移民工程为三峡库区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万移民的安置问题让世界的眼光又一次聚焦到了中国的三峡,这个世界级难题在2009年库区蓄水达到175米时得到了初步解决,“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三步走战略已成功的实现了它的第一步。
百万移民曾今给三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现在的三峡却因为这个举世瞩目的难题得到了全世界更多的关注,引来了更多的国际游客,为三峡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1993年正式实施,到2009年基本完成,移民人数总计113万,它不仅仅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专属于中国三峡的移民文化也随之产生。古老三峡的十年巨变,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完成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另外,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的三峡移民纪念馆已在万州建成,年接待游客量在30万人次以上。它作为国内一流、库区惟一的移民专业性纪念馆,主要展现破解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的艰辛历程、库区人民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全国对口支援库区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时为三峡旅游增添了新的看点。
1.3 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峡重庆库区能源、交通、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国各大省市的大力支持。仅“十五”期间,就有渝万高速公路、万州机场、达万铁路、渝怀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广东省为改善巫山县的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辽宁省从省财政资金中挤出2000多万元,帮助改造渝巴公路奉节段。河北省和接受对口支援任务的10多个地市,两级财政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援助丰都县完成学校、医院等单位及贫困居民搬迁。四川省为解决开县至重庆公路中一段“瓶颈”,优先安排计划并补助建设资金600万元。云南省支援石柱县石沱镇淹没公路复建,山东省支援忠县长江大桥建设等。1992年至2005年,重庆库区共实施对口支援基础设施类项目305个,到位资金40亿元。其中重点建设了万州长江大桥、涪陵长江大桥、奉节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州港红溪沟码头、达万铁路、万州五桥机场、渝万高速公路、双通水利等项目。大坝全部建成后,长江中上游的险滩将永远消失,水流流速减缓,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年单向航运能力将比目前增加5倍多,航运成本降低约35%。
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给三峡旅游市场扩大客源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库区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为新三峡旅游格局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畅的三峡将是吸引游客和商机的另一个“工具”。
2 “新三峡”时代旅游格局的转变
2.1 三峡库区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旅游产品的变化
(1)传统的“一轴”空间模式向“双核”空间模式转变。传统的“一轴”模式主要是依托长江水道,在重庆与宜昌之间形成“一轴”线性旅游空间。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宜昌作为三峡旅游重要的结点城市拥有了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吸引物,且旅游景观分布密集,将发展成为库区东侧新的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重庆仍然依靠其作为西部中心特大城市的地位,以重庆都市区及其都市区周边环带为旅游地而形成库区西部另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库区旅游活动从而形成以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双核”分布模式。在宜昌,将是以从奉节至夷陵的三峡峡谷和三峡大坝为核心的线性水上组织模式;在重庆则是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性陆上组织模式。
(2)三峡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呈现出集聚化、圈层分布的局势。除资源密集分布的“双核”将形成旅游活动中心外,随着三峡腹地水陆交通状况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库区其中数量庞大的原有景点和新增景点的营销和开发的和可行性,逐步形成以大城市和重要旅游吸引物为中心的集聚化、高密度旅游景点空间分布。
(3)旅游产品由单一游船观光转变为水陆并举的多功能复合产品系列。传统的三峡旅游产品主要是三峡峡谷和沿岸的游船观光旅游。三峡大坝建成后,水位的上升使旅游者从水路直达某些景点,也可以通过区域旅游道路观赏大量新增的优质景观,旅游产品通过水陆结合的交通网络进行空间组织。在进出口岸和方式上,万州机场和达万铁路的开通,沿江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使三峡旅游多口进出的格局开始显现,国内游客可在重庆、涪陵、万州、宜昌等多个口岸进出、多方式游览三峡。在游览方式和旅游功能上,三峡旅游将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等复合旅游形式转变。三峡旅游将形成以游船环湖观光为主,专项旅游为辅,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会议商务、科考探险、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 (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