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仅是我们江西省的重要建设项目,而且以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体育旅游是人们为了追求身心自由,健康而回归自然,积极参与户外运动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浩瀚的湖水、众多的山体、传统的民俗文化、先进的设施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资源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设施的越加便利,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的观念也逐渐向娱乐、社会交往、体育文化等活动内容为一体的并具有旅游、民族和体育特点的休闲体育活动转变。本文试图以鄱阳湖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浅谈此区域发展生态化体育旅游的相关问题。
一、鄱阳湖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环绕湖区由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等五个地级市构成,交通便利,位于国家主要开发轴长江开发轴和京九开发轴的交汇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编织成一张便利快捷的客运网,为游客旅游提供了方便。使环鄱阳湖休闲体育旅游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鄱阳湖区域汇集了全省最好的旅游资源。这里有被凭为“世界文化景观”的庐山、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清山,龙虎山和龟峰也以丹霞地貌在今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鄱阳湖区域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七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明村四个。江西省最丰富最美丽的旅游资源都集中在鄱阳湖区域,构成了集名山、名水、名城、名村为一体的黄金旅游圣地。成为人们休闲体育旅游的最佳选择。
二、开发鄱阳湖生态化体育旅游的原则
(一)建设生态文明原则。“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在开发鄱阳湖生态体育旅游时,一定要做到维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要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放在第一位考虑,控制生态平衡。
(二)树立品牌,科学营销的原则。成立由政府管理的区域协作组织,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要加大宣传与促销力度,用优质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来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并扩大知名度。要因地制宜的推出专项体育旅游方案。
(三)特色性原则。塑造独特的体育旅游形象,管理者应对鄱阳湖的体育旅游资源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开发时不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和重复。要坚持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展体育旅游,使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充分展示本地所包含的个性潜力。
(四)参与性原则。现代旅游者越来越喜欢那些具有浓郁民俗风情和地方特点,同时又与娱乐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倍受旅游者喜爱。应大力挖掘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以丰富游客的经历,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民族体育旅游应该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易感受、易参与的特点,使游人将身心融于其中。借助多种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多功能,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谐享受。
三、发展鄱阳湖生态化体育旅游的建议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行动。大力灌输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经济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有意识地唤起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多举办鄱阳湖生态文明论坛、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活动来营造宣传生态文明理论的良好氛围。这次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的关于“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意义。
(二)加强区域协作,促进产业联盟。鄱阳湖是开发潜力巨大、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区域。从旅游区域合作来看,环鄱阳湖区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处于省东北方位的婺源、景德镇旅游区与黄山、衙州邻近,东南的上饶市区龙虎山风景区与武夷山相邻,北部的九江与湖北接壤。这样的条件可以使环鄱阳湖区域旅游业与周边著名旅游区实现合作,形成更大的旅游协作区,进行产品互补,联合促销,客源互送,迅速做大旅游市场,打造品牌,促进产业联盟。
(三)提升鄱阳湖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建议成立鄱阳湖旅游圈网站,通过旅游圈网站,让更多的游客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条件下,充分了解鄱阳湖区域的美丽风光并提供的各种体验。也可以选择某一种体育旅游项目作为鄱阳湖区域旅游的主打品牌,以提升知名度。例如选择环鄱阳湖公路自行车旅游形式或徒步蹬庐山等旅游形式。还可以通过参加或举办各种旅游节和展览会,扩大影响力。鄱阳湖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举办鄱阳湖美食节,展示赣鄱名菜,让更多的游客喜欢鄱阳湖。
(四)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旅游人才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软资源,也是鄱阳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对旅游人才进行培养。内部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旅游相关知识。外部可以与相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联合办学,一方面为旅游圈储备了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节约了旅游区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学习时报,2006-9-27.
[2]张兵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人”理论思考[J].半月谈,2010,(5).
[3]王平俭.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