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10%上升到目前的30%,建筑节能成为我国促进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内容。
国家很早就重视建筑节能设计,制定了很多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的规范和标准。1995年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规定,第一阶段:新建采暖居住建筑1996以前在当地通用设计能耗的基础上普遍降低30%;第二阶段:1996年起在达到第一阶段要求的基础上节能30%;第三阶段:2005年起在达到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再节能30%。对采暖地区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2000年起重点城市成片开始,2005年起各城市普遍开始,2010年各城镇开始成片进行建筑热环境及节能改造。
建设部相继出台和修订了建筑节能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比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这都有利于改善居住建筑的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居住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状况,必将对我国建筑节能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
目前我国全面推广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制订了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强制执行标准。力争到2020年,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随着城市住宅的增多,城市住宅的节能化应当成为建筑节能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的重点。
一、城市住宅节能的经济性分析
1 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
作为耗能和污染大户,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其中建筑设计首当其冲。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通过有效的住宅节能化设计,可以从以下二个阶段的投入及其在全寿命费用中的比重,运用加权平均法综合平衡一次投资与后期投入的关系,从而整体上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一是建筑材料选择阶段,“蕴能量”的概念对全寿命费用有重大影响,它包括物质材料从原材料提炼到生产过程完成所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建筑元素所消耗的能量和进行装配所消耗的能量的总和,它表征建筑系统由外到内的能量和物质材料交换量的多少。“蕴能量”高低由砖和石等初级材料到铝材和钢铁等精细材料成倍增长。当然与高蕴能量相对的是较少的维护要求、高回收率和高循环利用率,环保型使用模式相对节省了能耗和物质材料。总之建筑设计选择材料时应针对具体工程实际,全面综合比较做到整体上性而优则用,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
二是建筑构造设计、设备选择阶段,根据系统论的等价原理,开放系统可通过不同的输入和不同的系统结构达到同样的目标。建筑寿命周期中其自身“蕴能量”只占总能源使用的35%,高达65%的能耗与其运营方式有关。因此直接决定建筑运营方式的节能策略是全寿命周期评价的关键,我们既不能盲目控制一次造价而不顾后期投入大量增加,也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生态高技术,造成建设投资大幅超标。如果节能措施增加初期投资5%~10%,而其可在预见的期限内收回,就不失为我们所接受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良策。对于增加的成本,应把长期效益按可比价格折算成直观经济指标以利于比较分析。
三是建筑后期处理阶段,建筑功能的废弃、技术的过时和物质性衰退造成的设备更换及改造费用也是全寿命成本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易于改造的建筑才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使用效益。
2 基于土地开发利用效率的分析
土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既不是纯粹的经济过程,也不是纯粹的生态过程。土地开发利用既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只有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合理的生态建设用地,避免因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才能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中经济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有机统一,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土地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由于土地资源的差异性,开发活动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统筹土地利用之前,对土地资源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对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性极高的地方进行重点保护,对生态敏感性较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的地方可以优先开发。在建筑规划选址时,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把对基地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
建筑领域尤其是住宅建设领域,产业关联度很高,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最为密切,我国每年要建造的城乡住宅,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消耗大量资源,土地形式严峻,因此有必要做好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地措施,做到人、住宅、自然的和谐友好共生。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住宅建筑规范》就提出:住宅建筑应从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节地首先取决于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城区土地的合理控制,其次是农村住宅的适度集中和土地资源有效流转。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在土地获得之后要通过优化设计解决好容积率、密度、环保、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达到土地使用效率高,达到空间的量和空间的质的全面提升。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面旗帜,当它鲜明、真切地飘扬在我们面前时,引发了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们领悟到四项变革的现实性和迫切性。这就是:现代居住生存方式和住宅增长方式的变革,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住宅品质增强方式的变革和住宅建设政策实施方式的变革。
针对以上城市住宅节能设计的经济性分析,本文提出我国发展节能住宅的两条策略。
二、策略一:合理选用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工业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是对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非常高、对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能源资 源利用效率。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