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逻辑思路是:依据行为心理学理论,在推广活动的不同阶段,施加具有指向性的影响因素,使居民了解相关知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建立内在行为动机,在相应机制和方便性条件引导下,产生践
依托社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逻辑思路是:依据行为心理学理论,在推广活动的不同阶段,施加具有指向性的影响因素,使居民了解相关知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建立内在行为动机,在相应机制和方便性条件引导下,产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行为并按引导方向发展。
(一)普及知识
普及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另一类是生活中减少能耗物耗的经验知识,目的是使居民了解人类所面临生态危机的危害性和严峻性,明白减少能耗物耗是化解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意识到这个问题与每个人相关,只有大家都为此做出贡献,才能拯救地球于倒悬之危。并且初步掌握一些具体做法。社区居委会组织活动较为方便的主题如:居民共建社区环境活动、更换节能家电活动等。普及知识的形式应该生动有趣,使居民能够真正热心参加、乐于接受。除知识讲座以外,还应采取影视、参观等更直观的方式。另外,还要通过及时互动检验居民对接收到的知识信息是否真正理解和接受。在普及知识阶段的后期,应采取居民会议、入户访谈、书面提呈、网络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对在本社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与设想,调动居民积极性,充分利用群体智慧,以利于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树立价值观
低碳生活方式价值观应该定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观和幸福观。中国古代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和规律,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合于“道”,第一要顺应,第二要珍惜爱护,第三要取之有度。这些思想包含深刻的生态学意义。儒家思想的实质是把自然之“道”挪移到人间,变成社会人伦的具体规范,这种规范被称之为“礼”。儒家思想中最为核心的理念是“仁”、“义”、“中”、“和”、“德”,这些理念中都包含着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关系的态度。所谓“仁”,即爱,儒家倡导爱护天地间一切人和万物;所谓“义”,是强调非自我利益下的公正和善,儒家强调义重于利,为了义可以放弃自我利益甚至可以牺牲生命i“中”是一种协调与平衡的最佳状态,儒家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社会保持协调与平衡,人的自我内心也应该保持协调平衡;“和”是指个体欲望的节制以及在个体节制下群体所表现出的良性状态,“和”所针对的不仅是人伦关系,还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儒家承认人的基本欲望,但是认为个人欲望必须节制,不能无度张扬,唯如此才能使个体之间的利益相安无碍,同时实现群体近于“中”的良_生状态;“德”是人和万物的最高尚境界,“德”的含义是体认“道”、顺应“道”、依“道”而变,依“道”而行。“仁”、“义”、“中”、“和”都是涵养“德”的手段,作为人的终极目的是要达到“德”,中国古人认为,“德”即是天人合一的状态,人臻于“德”的境界是最大的幸福,也是至高的自在。在这样的环境观与幸福观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最高追求目标,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得以保障。
真正理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并作为选择生活方式的价值观,需要长期学习,修养心性,绝非短期内可以实现,因此,必须为实践低碳生活方式提供一些现实可行的观念,使人们可以从大处着眼,从现实起步。低碳生活方式价值观的起点可以从朴素、节约、惜物、体劳、互助、敬天等理念开始,这些理念既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要求,又在现实中具体可行。崇尚朴素,即物质消费以满足生存需求为目的,对消费物品的选择和判断以朴素本真的功能为依据和取向,反对过分物饰和奢华;厉行节约,即消费物品的数量以需求为限度,防止过分购买或占有消费品,使其中一部分物品永远不能或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实现为人的需求服务的功能;感恩惜物,可以由以下三种途径实现:一是延长消费品使用的生命周期,使物品的效用得到最大化利用。二是当消费品的最初功能得到充分利用之后,通过以其物质遗存为原料的再组合与再制造,赋予其新的效用和功能,从而实现物质循环利用的最大可能。三是尽量减少垃圾废弃物;勤勉体劳,即能够用肢体劳动完成的事情尽量不借助耗能工具。人类制造工具是为了满足人体机能所不能实现的目的所需,在人体机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劳动肢体,尽量使人体各项自然机能得到正常发挥,是保持健康的必要需求,也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渠道;互助分享,即通过邻里周济,实现物品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品的效用价值,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生产的总量需求,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深度,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崇道敬天,即顺应自然规律,敬畏、尊重、爱护自然环境,自觉选择低碳或无碳的生活消费方式,并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使其碳汇能力不断增强。
(三)建立机制
第一,社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建立跳蚤市场、爱心超市等机制,为物品共享提供交流平台;设立低碳生活方式荣誉个人、荣誉家庭、荣誉非正式群体和荣誉居委会的遴选与褒奖机制,对于获奖的个人、家庭和群体,政府主要领导人亲自给予嘉奖表彰,并通过媒体渠道向社会宣传;开展需要付出创造性思考和工作、并能展示个性的主题(例如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设计与制作)活动竞赛,激发居民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兴趣和深度思考,同时为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展示的机会;建立社区报、社区网络、社区广播、社区议事会等平台机制,为居民之间交流情感提供方便条件,同时作为组织群体活动的信息发布平台。以社区居民条约的形式对生活中的浪费、奢侈等行为进行限制,利用社区平台对违反居民条约或违反低碳生活方式价值观的行为进行监督评判,给予舆论的压力和约束。
第二,居民非正式群体培育机制。非正式群体指由于居住、亲缘、兴趣等原因联系密切的小规模人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情感关联,因此人群体的稳定性较强,行动的一致性较强。低碳生活方式非正式群体指社区范围内由于对低碳生活的共同兴趣而联系密切、并自愿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小规模人群体。低碳生活方式非正式群体的意义在于:居民在与志趣相投的其他成员进行情感与行为的互动交流中所逐渐形成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更易于固化为稳定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非正式群体是在社区深入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的极为有效的组织机制,其形成过程是居民自发的自组织过程,社区居委会应对其给予积极的扶植和培育。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