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转改”中把专栏写“活”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金国军 发表于:2014-01-15 21:09  点击:
【关健词】活,写,专栏,中,走转改,
《中国工业报》从2013年5月29日至7月17日推出的“走进江西国企”专栏,同一名作者写了13篇报道,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各的思想和问题,还各有各的故事。作者如何做到题材相近的国企报道写出不同呢?

        为进一步营造江西省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江西省委宣传部与江西省国资委于2013年5月24日起联合开展新闻媒体“走进江西国企”专题报道。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报道活动,《中国工业报》为此特开辟“走进江西国企”专栏。《中国工业报》为一名驻站记者特开专栏,三十年来首开先例。为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厚爱与责任,笔者坚持参加集体采访、自访及深入思考,经历了一次难得的“走转改”体验。
  写出“深度”
  13家国企,要想每一篇都写出“深度”不容易。但是,其中有些企业的报道是完全可以写出“思想”的。比如,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钨有限)。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在铁山垅成立“中华钨矿公司”,从钨矿开工到红军长征前的3年间,“中华钨矿公司”共产钨砂4193吨,给中央临时政府提供了43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
  正因为如此,笔者才认为在写关于江钨有限的专栏报道时,就应该凸显“追寻产业强国之梦”这个思想。笔者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融入地方经济,二是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三是不负经济使命。
  正因为江钨有限一直坚持“追寻产业强国之梦”,才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集钨、稀土、钽铌、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冶炼、加工、科研、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有色金属工业集团。
  又如,《江西国际:引领赣企走出国门,搭建中非友好桥梁》这篇报道所凸显的思想是:江西国际在引领江西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同时,还在积极搭建中非友好桥梁,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同时获得国际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写出“问题”
  “走进江西国企”专栏中的13篇报道,表面上看都是成就报道,但认真分析起来,有些其实是问题报道。比如,关于德兴铜矿的报道《德兴铜矿:让“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相处》。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今天能够和谐相处,说明过去存在“不和谐”的问题。
  报道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吃干榨尽;创新技术和管理;变废为宝。
  这三个部分的标题恰恰反映了过去“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存在“不和谐”:不能吃干榨尽,就意味着浪费资源;不能创新技术和管理,就意味着落后;不能变废为宝,就意味着环境受到污染。
  德兴铜矿今天能够做到吃干榨尽、创新技术和管理、变废为宝等,就说明了德兴铜矿已经实现了跨越发展,进而达到了今天的中国积极倡导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局面。而这正是报道要凸显的主题。
  又如,《新钢:创新科技和管理,实现绿色发展》这篇报道所凸显的问题是: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占世界45%以上)。作为新钢这样一个大型钢铁国企都受到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2012年亏损1493亿元),那么,那些产能较为落后的钢铁企业,目前该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谁,又该来为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这个问题买单呢?
  写出“故事”
  报道要写出“故事”不容易,这需要深入细致的采访。而集体采访一般做不到深入细致。怎么办?
  笔者的做法是:在集体采访时认真听,不放过任何可以仔细观察的机会。集体采访结束后,寻找机会接触想要接触的人,唠唠嗑,问些题外话,也许能够挖出“故事”的由头。比如,关于江西省煤炭集团(以下简称江煤)的报道,就是一篇有“故事”的报道。
  中鼎国际(江煤所属)董事长胡立剑在介绍企业发展情况时,多次提到阿尔及利亚。这让笔者好奇:中鼎国际为什么“走出去”的第一个目标是阿尔及利亚而不是别的国家?集体采访完了之后,笔者又与中鼎国际宣传部长聊了一些题外话,结果发现当时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并非中鼎国际“走出去”的目标指向,而是“经朋友介绍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才去的。原来,中鼎国际脱胎于百年萍矿。1990年9月,中鼎国际的前身——萍矿出国办公室,为实施企业改革脱困的发展战略,将部分煤矿和建筑工人组织起来,到处寻活干找饭吃,结果经朋友介绍去了一趟阿尔及利亚。
  不料,这一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第一次跨过蓝色海洋走出了国门,成为全国第一家到海外承包工程的煤炭企业。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