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悭吝人形象看中西方宗教\伦理差异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刘鹏 发表于:2011-11-09 11:23  点击:
【关健词】宗教,伦理,差异,中西方,看,人,形象,悭吝人,
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有众多的人物形象闪耀着光芒。其中悭吝人形象以其生动、独特的性格特点成为社会现实问题专职讽刺的焦点。在小说、戏剧领域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主要的悭吝人形象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看钱奴》中的贾仁,《一文钱》中的卢至。《威尼斯商人

www.nylw.netwww.nylw.net 一、因果报应的宗教观
  郑廷玉的杂剧《一文钱》中,塑造了贾仁这个悭吝人形象。他前世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杀生害命,作践五谷,导致今生受冻挨饿。后来他不劳而获拥有周荣祖家财二十年。这二十年,他吝啬狠毒,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最终却没有逃过因果报应的轮回:他死后,其家财又回到了周荣祖的儿子手中。贾仁这一形象,是佛家因果报应思想的典型体现。因果报应思想可以概括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关系。一个人的善恶行为一定会给自身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善恶报应,引起人们在前世、今世、来生的轮回。南粤论文中心
  佛教因果报应与中国传统天命论有相似的地方,因此这一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学历史上有许多的作家将这一思想不自觉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故事的来源就是佛教典籍《卢至长者因缘经》。《因缘经》开篇即强调因果报应之说:“由其往昔于胜福田修布施,故获其报”这说明卢至现实的巨富之因,是前世修善行的结果。这正应了罗雎罗的话:“所施因不同,受果各有异。行施至诚浓,获报恣心意。若不怀殷重,徒施天净报,卢至虽巨富,轻贱致嗤笑。”
  有人认为在基督教中不存在因果报应的思想。这一观点的提出者忘记了《圣经》中亚当的故事。《圣经》中记载:“人类穷苦、死亡的缘由,是因为人类的祖先亚当没有服从上帝的旨意。得到了离开有生命的伊甸园的结果,从此过着穷苦的日子。” 《圣经》中又有“我们真愿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种结好果子。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聪明才智无法判定,相信心有神的公义”所以,由此可以证实基督教的教义中是存在因果报应思想的。但基督教中并没有将因果报应关系归结到前世、来世中去,也没有轮回转世的观点,则是信奉“今世善之果是入天堂,恶之果是入地狱”。的现世现报。
  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南粤论文中心作家塑造悭吝人形象的目的无非是对世人以警醒。恶人不得善终,善人必得善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融入作品中,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教化世人一心向善,才能有好报,才会上天堂。
  二、伦理观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的宗教观念,也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展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因为中西方在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关系也有较大的区别。
  严监生的形象在作品中极为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即使他病入膏肓、骨瘦如柴,也不舍得吃补品。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通过这个小细节看出,他在自己不舍得吃猪肉的时候却仍然舍得给小儿子买。虽然很少,但是对于非常吝啬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之心。《看钱奴》中的贾仁同样也是把宗法制看的极为重要。他没有子嗣,却仍然希望有儿子来继承他的家财,因此他买了周荣祖的儿子为继子。他的潜意识里受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过继别人的儿子来完善自己的家庭伦理体系。
  这正体现了中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在中国,南粤论文中心最初的的国家是由一个个具有血缘关系的部落组成的。这种组成方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成为“国”维系的基础,而“国”的强大又使“家”不断繁荣。以至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家庭伦理的规范成为社会的重要原则。“忠”与“孝”成为中国伦理价值的集中体现,“父为子纲”、“父慈子孝”也成为中国亲子关系的典范。
  与中国宗法制不同,西方的伦理观是以地区和财产为基础的,人作为一个个体,更为独立与自由。随着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伦理关系主要以个人利益与个人享受为基础,家庭的利益居于了次要的地位。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之下,西方的亲子关系非常的松散,家庭对于父母与子女来说已经没有很大的约束力。在他们亲子关系中,父母子女之间是以个人为主的,是平等的,子女成年之后与父母之间的责任意识已经不强。
  西方的悭吝人形象身上就体现了这种伦理关系。莫里哀《悭吝人》中的悭吝人阿巴贡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的淡漠。他克扣子女的花费,吞没他们所继承的母亲的遗产。他爱上了儿子的情人,还要剥夺儿子的继承权。在他的思想里面,没有如同中国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之情。如果子女的利益触及了他的利益,他一定会以面对敌人的方法予以回击。再如《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南粤论文中心作为富甲一方的大资本家,家产万贯,田屋千顷。但是当他的妻子病重的时候,却不舍得出钱为妻子治病。这种淡漠的家庭关系致使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疏远,即使是相处了多年的至亲之人也难以逃脱这种以金钱为基础的残忍现实。
   总之,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烘焙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不同的悭吝人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塑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中西方宗教法度及道德伦理的差异,南粤论文中心为我们透视中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差异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卫群.佛学概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 鹏(1986-),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硕士,福建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曲方向研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