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社会艺术实践既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艺术实践中没有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题内容,但学生通过采风写生、体验生活、社会调查,以实在、自然的方式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淳朴的民俗民风,逐渐形成爱家乡、爱人民、爱国家的情感。概括起来,社会艺术实践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思想道德教育:
一、感受自然美、社会美,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美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审美教育主要有理论教育和艺术实践两种形式。艺术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审美情趣,积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最终,具备一定美感。美感即包括直观、感知等感性认识特征,又包括联想、品味、感悟、思维、综合分析等理性认识特征。对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具有这些认识、辨别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美术专业学生选择社会艺术实践的地方较多:民居、乡村、古镇、庙宇、厂矿、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城市建筑群等,学生通过饱览祖国大自然的秀美山川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感受到自然美和社会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社会艺术实践中,应注意选取能诱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景点,如川西、云南等地,启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和想象。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意境之中,常常会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原始美、和谐美感染,并由大自然的美联想社会美,感悟人类社会应该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将感性认识内化、升华为理性认识的体现。实际上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而有效的审美教育。此时,可以启发学生真正理解美:美是客观的、美是有标准的,艺术应该遵循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应该热情地歌颂真、善、美,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了解民情、国情,增进同群众的交流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民情、国情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正是利用这种特殊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进同劳动人民的感情。在社会艺术实践中,坚持学生主体论,努力做到统筹指导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指导老师尽量站在台后,主要发挥把握方向、确保安全、创造条件的作用,一般只给予建议性的意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深入社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观察许多平日在学校课堂上听不到、看不到的东西,了解地方文化的特色;体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其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关系,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在社会艺术实践中,学生涉足的既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有刚刚摆脱贫困的地区、还有尚未摆脱贫困的地区,并且,深入百姓家里,有时还请老百姓当向导或请老百姓当模特画人物速写,相互之间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这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从勤劳、善良、纯朴的劳动人民身上受到感染和获得启迪。例如,不少学生谈起参加社会艺术实践的体会都认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和“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时缺乏感性认识,但经过深入社会了解,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并且,对于爱祖国、爱人民这两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三、培育团队精神,提高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在社会艺术实践中,指导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学生除准备好外出写生、采风、调查的必要用品、完成实践任务之外,还要完成团队工作。根据学生特长,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团队的有关工作,如联系吃、住、行,确定线路,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应对各种社会现象,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自我反思、管理能力。学生在社会艺术实践中画了不少速写,拍了不少照片,积累了不少创作素材,有了许多体会,接受了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陶冶,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协作共进,培养团队精神。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巩固,培养优良班风,创建先进班集体。
四、磨砺品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成就事业必须具有的优良品质。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加强艰苦奋斗教育,使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社会艺术实践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学生体力、毅力、意志、情感的全力投入。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自立精神、应对能力。因此,按照知行合一的德育原理,应充分利用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这一契机,创设锻炼的环境,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帮助大学生磨砺生活品质、树立自立精神、增强社会竞争能力。
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存在活动时间短(主要集中在暑期),活动场所流动性大的问题,应探索将短期活动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可以在较为艰苦的边远中小学建立社会艺术实践基地,延续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大学生能更加密切、稳定的保持与基层的联系。通过长期的锻炼,更利于大学生品质的培养和意志的磨练。
建设社会艺术实践基地,在贫困地区免费开办美术兴趣培训班是主要形式。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培训中能巩固专业素质。例如:在素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实施“兴趣启蒙”,以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要求大学生结合培训工作开展个案分析,撰写日记、教育调查报告,将实践活动与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动。义务培训不仅给贫困地区带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也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周林.美术外出写生中的问题研究与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林增伟.浅谈写生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8,(5)下.
[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