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不长,但深得孔门性命之旨。首句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天者命也,人者性也,命与性有分,然后可以知性命之道。该文第一段列举古之贤者,既已修身成己,只要遇圣主明时,闻达匪难;第二段从孙叔、伍员的出处,良
此文不长,但深得孔门性命之旨。首句“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天者命也,人者性也,命与性有分,然后可以知性命之道。该文第一段列举古之贤者,既已修身成己,只要遇圣主明时,闻达匪难;第二段从孙叔、伍员的出处,良马与劣马不同的遭际入手,生发议论,指出遇不遇圣主明时,是天命之事,人但能修身成己,尽己之性,即可俯仰自足;穷还是达,原是自家无法控制的事,当莫仰莫求,如此则穷而不怨,莫之知而不吝。文章最后说,“穷达以时,德行一也”,不论天命如何,活出生命的庄严、生命的崇高,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性命之学,本来就是这样简明切要,然清儒刘宝楠强分命为德命禄命,反失之穿凿。德命禄命,见于氏著《论语正义》卷二:
“天命”者,《说文》云:“命,使也。”言天使己如此也。《书·召诰》云:“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哲与愚对,是生质之异,而皆可以为善,则德命也。吉凶、历年,则禄命也。君子修其德命,自能安处禄命[7]。
按照刘宝楠的说法,德命有类于命宫命格,是先天的,禄命有类福缘果报,是后天的。香港学者苏文擢先生解释说,德命是“上天之使命,无可抗拒,当死而后已,全力完成”,禄命是“上天之赐赠,一则主权在天,不可强求;一则受之在我,可以拒绝安排”[8]。其实,天之所使所命,正是一个性字,言德命禄命之分,恐失圣人本意,不如直接以性命并举。
刘宝楠既分命为德命禄命,又征引《韩诗外传》与《董仲舒传》,论述仁、义、礼、智及顺善之心皆天之所生,人受天之所命,当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的道理,人为万物灵长,人性较万物皆为庄严,故安仁处善,遵道循理是上天所命,必须遵守:
《韩诗外传》:“子曰:‘不知命,无以君子。’”言天之所生,皆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则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贵于物也。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礼、智,安处善,乐循理,谓之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此之谓也。”[9]
此说以仁义礼智为先验的、不容置疑的,难以服人,不如明儒王廷相《性辩》说得亲切畅明:
“敢问何谓人性皆善?”
曰:“善固性也,恶亦人心所出,非有二本。善者足以治世,恶者足以乱。圣人惧世纪弛而民循其恶也,乃取其性之足以治世者而定之,曰仁义中正,而立教焉,使天下后世由是而行则为善,畔于此则为恶。出乎心而发乎情,其道一而已矣。”[10]
可知仁义礼智、仁义中正都是假定之物,不重“性”本而徒言仁义,仁义礼智诸后起假定之物皆无所依托,最终都只能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箝制人口的工具,只能培养出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利欲热肠的伪君子。明李贽于《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下评曰:
“天命之谓性。”“大人”尽“性”之人。“圣人”之言,尽“性”之方。今之讲心学者,畏耶,狎耶,侮耶?自考之[11]。
此言良可思也。用今天的话来讲,唯能“尽性”——自由地成长、自由地发展,才能成为“大人”,圣人的话,要教人的不过就是自由地成长、自由地发展,去“性”而空言良知良能,都是在给人套上枷锁而已。
附论: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即性命说
孔门的高弟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程颐认为这是“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朱熹解释说:“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言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12]性与天道,固然是孔子所罕言的概念,但并非如今天一些学者所论,孔子不关心形而上学的问题,恰恰相反,孔子把性与天道看作是只能向最优秀的弟子密传的问题,其在孔门学术中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必须指出的是,朱子对性与天道的理解与我不同。他是把性解作性理,天道则是自然之理,我则认为,此处天道即天命,性与天道,即性命之学,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灵魂的归宿的学说。孔子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之上,未尝无诲,但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均偏于实用,至于性命之说,却是通向信仰的学问,一旦豁然贯通,可以彻悟生死,从心所欲,贫富穷通,不易其志,而世间大多数人,并无追寻人生终极的需要,故孔门弟子中,有才美似子贡者始得闻之。
我说性与天道即性与天命,本来只是自行参悟所得,然偶检《后汉书·桓谭传》,所引桓谭拜议郎给事中时上疏,明有“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之语,显然桓谭是把性与天道作性命解。这还不算,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答问》云:
经典言天道者,皆以吉凶祸福言。《易》“天道亏盈而益谦”、《春秋传》“天道多在西北”“天道远,人道迩”“吾非瞽史,焉知天道”“灶焉知天道”、《古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天道福善祸盈”、《史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皆此道也。郑康成注《论语》云“天道,七政变动之占”,与《易》《春秋》义同。孟子云:“圣人之于天道也,亦谓吉凶阴阳之道。”圣人有不知,故曰命也。否则性与天道又何别焉 ?[1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