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这门课的学习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学习的好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学的研究和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医学研究与化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体生理、心理、病理规律,寻求防病、治病的最佳途径,是未来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1]。医学的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培养高素质、跨时代的医学人才。我们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基础较好的情况,从教材的选择、实验项目的开设、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革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人才队伍存在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面对广大农村社区基层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及时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逐渐形成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结构合理、质量较高、数量适宜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养全科医师力争达到30万名,以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布局要求[2]。
化学的系统性教学与医学需要本身存在着矛盾。这些年来,医用化学学时数目不断减少,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顾及学科的系统性及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又得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而医用化学教学本身过于重视化学原理,忽视了技术的应用。还有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对化学课重视程度不够,仅能应付考试,也影响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3]。
二、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探索
(一)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虽然中学时期的启发教学比例增加,但学生基本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学习。因此“依赖”成为他们思维的最大特点。在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他们不愿主动去理解,而等待教师为其归纳、概括;在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所以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建立关联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与中学课程相比,大学课程内容多、进度快,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反复地讲、反复地练,要靠课后自己去归纳、总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中学里主要依靠教师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用。所以大一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法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向学生介绍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间笔记、课后复习、做练习题、及时提问。
(二)案例教学。作为医学生,对医学的相关内容自然很感兴趣
如果加上忽视教材中有关医学知识的讲授,脱离实际,仅仅就化学讲化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强化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联系化学应用于医学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当然,在案例的选取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要与所学知识有关,难易程度要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相关,篇幅大小与教学时间相适应。通过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最后还会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师生互动,提高课常效率。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想象,启发他们思维。
教师每次课都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答疑得出结论。例如,在渗透压这一章中,也顺便提出与渗透相联系的反渗透、渗透膜(不透、全透)和毛细管现象。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而且还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双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
(四)合理作业,提高素质。作业、习题课、教师答疑等都是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根据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一些典型例题及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实例,而且还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能反映该章节重点内容的作业题及医用化学在临床上应用的思考题。学生通过这些作业题和思考题的练习,可以达到他们对教学内容消化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促进他们把医用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融合。也能通过教师抽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总结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
(五)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
医用化学课程中原了结构、分子结构及四大平衡等基础理论,其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医学相关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到医用化学教材中,但该课程的授课时数却明显减少,从而使本课程更加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将教学研究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手段,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医用化学中的物质结构、抽象概念巧妙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表达课程内容,以较多与医学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解决难点,掌握重点。
参考文献:
[1]朱梅英,李献锐,倪瑞星.关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26卷第6期。632-633
[2]黄翠萍,对定向免费医学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4,3(18)931-932.
[3]玉海,刘芸,靳菊情,等.从现代医学发展变化看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1,9(4):240一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