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类比阿片类药物安全
一般认为,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 长期用药无明显毒副反应,如无肝、肾等器官损害。相比之下非阿片类药物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可能会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大剂量对乙酞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毒性。因此,如果能正确使用,阿片类应该比非阿片类药物要安全。
2 误区二:止痛治疗能使疼痛减轻即可
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减轻痛苦、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止痛治疗除要达到此目标外,还应争取让患者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3 误区三:只有晚期癌症患者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的用药剂量,患者之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对于任何严重疼痛的患者,无论病期早晚及预计生存时间长短,只要止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最大耐受量的阿片类止痛药,以达到缓解疼痛[2]。
4 误区四: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易产生成瘾性
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发生精神依赖性的概率极微[3]。在慢性疼痛治疗用阿片类药物控释、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可以在达到止痛治疗的同时,明显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5 误区五:一旦使用阿片类药以后,就可能终身服用该药
其实,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原因消除后,或疼痛减轻,可以随时而且比较安全停用阿片类止痛药,或换用非阿片类止痛药。
6 误区六:使用阿片类药止痛治疗就是给予“判死刑”
用阿片类药止痛治疗不是进行安乐死,相反,根据癌痛病情需要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不仅能有效控制疼痛,而且能降低因疼痛导致死亡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7 误区七:肺癌疼痛病人不能使用阿片类药物
肺癌疼痛病人可以安全有效地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疼痛是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天然拮抗物,剧烈疼痛病人合理用阿片类止痛药极少出现呼吸抑制; 二是因为癌症疼痛病人长期用阿片类药很快会对药物的呼吸抑制副反应产生耐受[4]。
8 误区八:若患者要求增加阿片剂量即表明其产生耐受性或成瘾
事实上,当患者要求增加阿片剂量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但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多数情况下,患者要求加大剂量是假性耐受或假性成瘾的结果。可能是医师的治疗剂量本身就偏低,无法提供充分镇痛;或是疾病出现进展、活动过度、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导致药物需求增加或有效剂量减少。
9 误区九:阿片类药物不能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上,阿片类药物不仅对急性、炎症性、伤害感受性慢性疼痛有效,已有多项研究显示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很有效。
10 误区十:术后镇痛会影晌伤口的愈合
目前尚无术后镇痛影响伤口愈合或增加感染的临床试验结论[5]。相反有人观察到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改善伤口部位的组织氧分压,这可能和镇痛可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体内儿茶酚的水平,从而改善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有关[6]。
以上误区若不纠正势必影响阿片类药物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虽在全球广泛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及可行性,但至今仍未能普及到使癌痛患者全部受益。因此,我们仍要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7]。正确贯彻三阶梯止痛治疗、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