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维权意识的逐步提升,人们不仅要求护士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还要求护士具有高水平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介绍了护理学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但课程理论性强,较为枯燥晦涩,如果仅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僵化,也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满足人们对于护士日益提高的要求,在《护理学导论》实验课中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角色扮演法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和行为替代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教学模式[1]。它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学习自主性为动力的一种教学模式。Riera[2]等认为,角色扮演法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信心;当学生理解所处的情况、所扮演的角色、想要咨询的问题及被问到的问题、他们应该给出的答复后,可以更专业地处理问题以及主动倾听(通过对语言、姿势、行为及环境的关注)。
2 角色扮演法的步骤
2.1 情境设计
由于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尚未接触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情境设计要求能够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又相对容易扮演。教师设计了8种情境供学生选择,并在实验课前一个月把情境分发给学生。情境设计包括沟通类、问题解决类、应变类三种类型,角色涉及患者、患者家属、患者朋友、母亲、女儿、同学、护士长、护士等,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并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的层次、沟通的技巧、人物间的矛盾关系[3]。
2.2 情境准备
学生拿到情境后,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由班长进行协调、统计,并将名单上报。根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每小组人数在3~8人不等,每人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情境发展方向、剧本、台词等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视频拍摄。
2.3 课堂表演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境拍摄、剪辑等工作,课上直接放映视频资料,与大家一同观赏。还有部分同学课前准备成熟,课上自带服装、椅子、食物等道具进行表演。
每组表演时间在5min~10min之间。学生充分利用语言以及声音、语调、语速等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
2.4 学生评价
表演结束后,每小组派一位学生代表先进行自评,谈谈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感受,评价自己小组的表演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有哪些收获或领悟;同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中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2.5 教师评价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本节课涉及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从学生仪表、情节设计的完整性、逻辑性、真实性、沟通技巧的运用、沟通的有效性、表演的投入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3 课堂效果
课堂上学生采用了播放视频或者现场表演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观点、积极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处理角色之间矛盾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整体护理观。
4 讨论
《护理学导论》中涉及部分默会知识,即指不具有可以加以明确化的规则和逻辑,虽不可言喻,但人们拥有或可以被培养出默会能力来理解它[5]。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默会知识外化,加深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教师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即使相同的情境也可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结局。马芳[4]指出,关怀的能力以及关怀的范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发展起来。教师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进行换位思考,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迫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护理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英.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7):548-549.
[2]Riera JM,Cibanal JL,Mora MP. Using role play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in nursing: assessment of students[J].Texto Contexto Enferm, Florianópolis,2010,19(4): 618-26.
[3]张文榕.角色扮演测评技术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7):135-136.
[4]马芳,宋建华.关怀教育及对护理教育的挑战[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45-47.
[5]王艳.护理教育与默会知识[J].中华护理教育,2007,4(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