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付杰 发表于:2010-08-24 11:03  点击:
【关健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化学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化学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制定教学目标中体现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四个方面论证

 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一方面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主动施教的过程,也是一项预防性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自我及个性等方面全方位的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全体工作者都要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去,教师更应做到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据此,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哪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首先挖掘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无论是化学课程本身还是化学课程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另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上及教学策略上也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可挖掘。
  一、化学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课程中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如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为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体验化学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化学史的教学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化学家的事迹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参与,而且更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同时化学课程还特别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譬如,化学中的各种反应、物质的微观结构、相关定律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化学课程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是包涵着丰富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此外,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与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实事求是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化学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化学尤其如此。如:化学中原子、分子、离子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微观世界里遨游;分子的空间结构能很好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的想象能力;演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等等。
  化学课程及其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其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强的可行性,作为化学教师应尽力去挖掘和应用。
  三、制定教学目标中体现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学目标引导乃至决定着教学工作的其他环节。从学科教学目标的演进轨迹看,无论是国外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和克伯屈(Kil-Patrick)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还是国内学者郑和钧提出的学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都可以看出学科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即学科教学的目标除了其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外,还应当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二要合理。具体说来:
  (一)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应以学科本身的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副线,后者服从于前者,为前者“锦上添花”,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二)符合化学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一是在目标设定时应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科可凭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二是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而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任何牵强的、贴标签式的目标设定都是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三)教师在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前应充分了解班集体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力求有针对性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教学内容相同的一节课,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甲班可设定为“团结互助”,乙班可设定为“关心集体、顾全大局”,丙班可设定为“学会竞争”等各有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四)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浅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暗示的、濡染的,而不是外显的、径直的、刻意的。因此,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应更多地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步性,应注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
  四、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先从课堂管理入手,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渗透。这种渗透事实上是化学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而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应注意下三点:
  (一)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无数的教育实践已经证实,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教师能否使用恰当的策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努力形成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好比到一个商场买东西,消费者希望获得舒心的、有价值的服务,而服务员则想方设法营造某种氛围以打动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能愉悦地接受消费。如果这种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成功的,消费者就乐于接受并享受消费,如果是不成功的,消费者可能就不消费或即使消费了也不会有好心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Walter)所指出的:“教师工作本质上就是推销工作。因为教师想方设法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教师所教授的这一学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