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1],多年来学术界的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量颈动脉已成为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的替代方法,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笔者使用自拟通脉饮治疗心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18±3.46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9个月,平均5.98±2.87年;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25±3.15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6个月,平均6.31±3.27年。以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2]:CIMT<1.0mm且血管内膜表面光滑为正常;CIMT介于1.0mm与1.3mm之间为CIMT增厚;颈动脉系统中任一血管节段存在突入管腔的回声结构,表面不光滑或CIMT≥1.3mm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出现CIMT增厚或颈动脉粥样斑块两标准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确定:①主症:眩晕,头痛。②次症:头重如裹,心烦失眠,周身刺痛,肢体麻木或不利。③舌脉:舌紫暗,舌下瘀点或瘀斑,脉象弦滑或弦细。具备1项主症,1项或1项以上次症,符合相关舌脉标准者即符合本次试验要求。
1.4治疗方法
(1)对照组:基础治疗(心电监测、卧床休息、吸氧等)的同时,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片20mg,1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日。药物由我院药剂科统一采购。
(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通脉饮(三七10g,丹参40g,红花10g,桃仁10g,川芎10g,牛膝20g,当归12g,生地15g,葛根20g,桂枝15g,赤芍12g,夏枯草10g,甘草6g),药物由我院药剂科统购及煎制,150ml/包,2包/日,早晚分服,疗程为3个月。
1.5临床疗效判定
(1)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测评[2]:固定一名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操作,在双侧颈动脉上选多点取平均内中膜厚度。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经Ridit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表1所示,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P<0.05),组间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降低(* 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9.75±2.13 6.51±1.96△
治疗组 40 10.13±2.02 5.27±2.07△*
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0.05。
2.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表2所示,两组治疗前后CIMT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IMT减少有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比较(mm,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1.51±0.19 1.47±0.36△
治疗组 1.63±0.41 1.35±0.14△*
注: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在血脉,其病因主要由于年老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脏虚损,生化无源,运化无力,日久为痰为瘀,同时心主血脉功能失调,血脉不充,心脉失养。血脉瘀阻,痰瘀互结,心脉通行受阻,着于血脉,胶结成块,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金匾要略》曰“血不利则为水,水聚则成痰”,而《血证论》亦提到“须知痰水之壅,瘀血使然”的记载,说明痰浊与瘀血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都会腻碍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积聚生痰,日久不化,又会化生瘀血,阻滞血脉而发病;如若素体亏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痰浊瘀血将会进一步加重脉道枯涩,导致病变进一步发展。本次临床观察所拟通脉饮是由三七、丹参、红花、桃仁、川芎、葛根、当归、桂枝等药物组成的。三七通脉行瘀,丹参长于活血祛瘀通经,共为君药,红花与桃仁合用为古今活血通脉祛瘀的常用药对,当归补血活血,桂枝温补血脉,葛根清热解毒扩冠脉,川芎活血行气止痛,赤芍清热活血祛瘀,牛膝引热下行,夏枯草清热散结,诸药配伍合理,剂量恰当,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效。
从统计结果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更加显著。在临床观察的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本方治疗急性脑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并且安全、可靠。但本次临床试验存在时间限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等不足,因此所得结论意义有限,未来可对本方的疗效行多中心大样本的观察和研究,以明确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明祥,陈运枝,方圆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9),773-775.
[2]任宏义,朱连清,黄碧中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4):98-9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广州南粤论文中心为晋升职称的朋友们,推荐省级,国家级和核心期刊发表《心理医生》《中国医学创新》《检验医学与临床》《中外医疗》《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医学创新》《中国医药导刊》《河北医药》《中国医药导报》《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医药前沿》《医学信息》《吉林医学》《亚太传统医药》《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医学工程》《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外健康文摘》《河北医学》《中国康复医学》《护理学刊》《国际护理》《现代养生》《健康之路》《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中国处方药》《医师在线》《中国医药指南》《中国现代医生》《中兽医学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